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边@是大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這部書是著名作家蕭紅的重要作品,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年輕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調(diào)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zhèn)呼蘭河城的風(fēng)土人情。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小團圓媳婦那一章,那樣的經(jīng)歷讓人透不過氣來。一個和當(dāng)時蕭紅年齡相仿,一樣是12歲的女孩。12歲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陪在父母身邊,但她卻千里迢迢到這兒來當(dāng)童養(yǎng)媳。因為她活潑愛笑,不像媳婦,所以經(jīng)常受到婆婆的打罵。一打就打罵了一個冬天,不分晝夜,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她聽話!耙惶齑虬祟D,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狠狠地抽。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炫耀地說。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出了病,他們沒有給她看醫(yī)生,而是聽信了跳大神的話,請人用滾燙的熱水給她洗澡,昏過去了,就用冷水澆醒后再洗……就這樣最終把她折磨死了!我真的很同情她!
想想這太愚昧了,迷信害死人啊!而自己呢?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我的爸爸和媽媽從單位趕到家,心急如焚,他們火速攔下一輛的士,火速趕往醫(yī)院。今后,他們每天按時給我吃藥,燒飯……想想自己,比小團圓媳婦幸福多了!
我們要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不美好的事物包含,留下美好的記憶,擁有一個充實的童年。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2
“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的‘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這句話是蕭紅發(fā)出的一段感嘆。在她的生命中,祖父成了唯一真正愛過她的人。
在蕭紅短暫的一生中,一個人難以在她的腦海中抹去,這個人就是她的祖父。她的父親,是那么冷酷無情,每個眼神,都透露著冷漠。但是有了祖父,才讓她明白,這世間也有著無盡的愛和溫暖。
這本書的字里行間,都充斥著祖父對蕭紅的愛。任憑她在園中隨意瞎鬧,也只是在一旁看著,呵呵地笑著。這讓我感受到了祖父對蕭紅的寵愛。在這大園子中,淘氣的蕭紅摘下玫瑰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fā)現(xiàn)時,爺孫倆都被逗得哈哈大笑。這也讓我感受到了爺孫倆互相打趣的溫馨。祖父的園子,成了蕭紅童年時最溫暖的歸宿,和祖父一起成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這樣溫馨和諧的情節(jié),也深深的觸動了我。
讓我感同身受,在我的身邊,也有像祖父一樣在我身上傾注了無線的愛的人—我的外婆。
每次我一回到家,她總會準備好一桌子我愛吃的菜。她如果看見有什么好東西,也總不會自己占有,而是將它們小心翼翼地塞入口袋,見到我時,又塞到我的手中。她總會說:“我不喜歡吃,所以留給你吃吧!睂⑼馄帕艚o我的零食握在手中,總會感到心頭一暖。這小小的舉動透露著外婆對我深沉的愛。
對蕭紅來說,祖父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她從祖父那明白了,人生除掉了冷冰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這成了她永遠的憧憬和追求。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3
《呼蘭河傳》這本書主要講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里面回憶了作者童年時的一些往事,特別是與祖父在一起的日子。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園子里種菜的場景。蕭紅的祖父種菜,小蕭紅就會跟在后面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個地溜平,小蕭紅并沒有真的溜平,而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還把菜種踢飛了。
這令我想到在我小的時候,在老家的那段時光,我跟爺爺一起去家后面的菜園玩。爺爺穿著一雙大靴子,我也鬧著要穿,于是我換上了奶奶的靴子,奶奶的'腳雖然很小,但對我來說,依然是大大的靴子。我就這樣穿著奶奶的靴子,晃悠悠地跟在爺爺身后。爺爺種菜籽,讓我澆水,而我沒有好好地澆水,反而是把水倒在沒菜的地方,然后在上面踩。泥濺得到處都是,爺爺并沒有罵我,反而輕輕擦拭著我鼻子上的泥,看著我笑了。突然,我又是不小心“啪”一下,哎呀,我摔到了地上,爺爺一把抓住了我,可沒有來得及,反而濺了自己一臉的泥。爺爺并沒有怪我,只記得那天,我們倆個泥人在田邊笑得很開心。
回到家,爺爺就被奶奶批評了,可奶奶也沒有罵我,反而是耐心地幫我換洗衣物。我一直很好奇,奶奶為什么只罵爺爺不罵我,畢竟,調(diào)皮的是我呀,而爺爺也不辯解,只是笑笑。
我想就像蕭紅的爺爺對蕭紅一樣,寵愛蕭紅,包容蕭紅,我的爺爺也是這樣毫無保留地愛我。我想蕭紅與爺爺相處的日子是最快樂的日子了吧,因為我也是。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4
"一篇敘述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為《呼蘭河傳》這本書寫的總結(jié)。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實它更是蕭紅的代表作。全書概括地寫明了蕭紅灰白的童年,既有寂寞和傷感,但還充滿了幽默。
真的,當(dāng)我讀完最后的尾聲之后,竟情不自禁地抹了抹眼角上掛著的淚,全書中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情節(jié)令我回味,但是,唯獨這么一句話,寫在尾聲的'那句話,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它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
合上書本,我輕輕地閉上了眼睛,想象著,叫賣麻花饅頭涼粉的,也許還天天扯著嗓子挨家挨戶地推銷,也許早就沒有了;蕭紅祖父園子里的花鳥蝶蟲,也許還年年地長著,飛著,也許現(xiàn)在更本沒有了。又有鴨子或小豬掉井了?小團圓媳婦化作的那只兔子是否還在東大橋下哭著?整座呼蘭河城也許依舊那么熱鬧,也許這勁兒早就化為烏有了……
蕭紅將它童年的回憶,全都記錄在了這里,《呼蘭河傳》的傳奇是三天也說不完的。那一行行跳動著的文字,為我們譜寫了那動蕩不安的年代,在呼蘭河這座小城里的故事。
一切都會漸漸地變老,童年總會離我們遠去。《呼蘭河傳》我現(xiàn)在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留在那灰白色的境界里……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5
這周我讀《呼蘭河傳》這本書,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
這一段中記錄了蕭紅和祖父的許多趣事。她和祖父一起種菜,一起澆水,一起抓蝦,一起吃水果,一起玩藏帽子游戲。雖然她生活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但是她有一個好祖父,一個大園子,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這一章字里行間流露出她對祖父的懷戀與對美好童年性生活的回憶。
蕭租父的園子讓我聯(lián)想到了爺爺奶奶的菜園,那兒也有我的許多童年記憶。爺爺奶奶有幾塊很大的菜地,菜地里種滿紅薯、花生、香菜、玉米、番茄、茄子、辣椒…它們各個長勢驚人,每次回老家都可以看見幾種長得又大又肥的菜。冬瓜像個穿了綠衣的`大胖孩子,在田里呼呼大睡;留著長胡子的玉米見太陽出來了,咧開大嘴笑了,露出滿嘴大金牙;水淋淋的番茄、茄子像一顆顆大寶石,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出七彩的光。我像蕭紅一樣在菜地快樂地玩耍。夏天,我把干草一掀,綠的、褐色的螞蚱像一架架小飛機“呼”的一下起飛了。冬天,我在大棚里幫爺爺奶奶種黃瓜,我把黃瓜苗從小盒子里一個個轉(zhuǎn)移到小塊土坑中再蓋上土。秋天,我爬上樹干,把一個個碩大的果子摘下來。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還感受到了蕭紅對祖父的懷戀。是呀,我也一樣向往田間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6
暑假里我讀過很多書:《西游記》《呼蘭河傳》《昆蟲記》……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呼蘭河傳》。
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她是黑龍江呼蘭縣人,在《呼蘭河傳》中,有一位人物——馮歪嘴子。他是一個勤勞、善良和堅韌的人,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十章。
7月已過去,8月烏鴉就來了,其實烏鴉七月就來了,不過沒有八月那么多就是了。這對烏鴉的描寫,預(yù)示下文有不幸的事情發(fā)生。果然,在一個不祥之日里,馮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留下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可憐孩子。馮歪嘴子的生活壓力陡然增加了許多。
在馮歪嘴子失去女人時,在周圍人看來,這樣的家庭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生活的磨難、人們的嘲笑也不能擊垮馮歪嘴子。他也沒有絕望,而是堅強地帶著孩子活了下去。雖然馮歪嘴子的命運不好,但是他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多舛的命運沒有擊垮他!
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也有很多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他們也像馮歪嘴子一樣忍著貧困、疾病,甚至是生離死別的痛苦。但是他們勤勞、善良和堅韌,在生活面前絕不低頭。他們是平凡的人物,但他們也是令人敬佩的人物。
《呼蘭河傳》是蕭紅文學(xué)和生命的絕唱,因為她靈魂深處的淚滴,浸潤在這本這部作品中,像露珠一樣閃爍,滿懷的鄉(xiāng)愁,詩意盎然。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7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中國三時年代的文學(xué)洛神”“20世紀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被魯迅稱為“當(dāng)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筆名蕭紅。蕭紅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體特征,創(chuàng)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事之間的邊緣文體——“蕭紅體”。
《呼蘭河傳》講述了一個灰暗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的一個故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見人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大模大樣的,兩個眼睛骨碌骨碌地轉(zhuǎn)”!@一切都表明了這個女孩并不像謹小慎微的團圓媳婦。于是,婆婆開始“好心”的教導(dǎo)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了,沒想到出事了,小團圓媳婦“病”了。然后熱心的各位鄰居帶來了各種偏方,請胡仙、跳大神、鬧甚鬧鬼、畫符、用開水燙……一一試過后,小團圓媳婦終于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終于“回”家了……
《呼蘭河傳》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通過追憶上世紀20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以更加成熟的藝術(shù)筆觸,寫出作者記憶中的家鄉(xiāng),一個北方小城鎮(zhèn)的單調(diào)和美麗、人品的善良和愚昧。小說的風(fēng)俗畫面并不僅僅是為了增添一點地方色彩,他本身還有著巨大的文化內(nèi)涵與深刻的生命體驗。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8
這個寒假,我有幸閱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整本書主要描述了作者兒時的故鄉(xiāng)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fēng)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蘭河傳》全書分七大章和尾聲,第一和第二章節(jié)主要寫了全縣的三條街與當(dāng)?shù)靥笊瘢藕訜,看野臺子戲和廟會等風(fēng)俗,其余五個章節(jié)寫了與作者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和親人,把祖父的和藹可親,馮歪嘴子的辛勤質(zhì)樸,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述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城并不繁華,并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后,在那里,由于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fā)生了一個個杯具,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凄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終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里洗澡,結(jié)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那里的人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實,名明白可悲也不愿意反抗,我看著看著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
作者還描述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采蘑菇那段就十分趣味,好好地去房頂采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里,弄了一鍋的泥漿湯。還有一次,作者把花兒插在了祖父的帽子里祖父非但沒發(fā)現(xiàn),還笑著說:“今年花兒真香,隔著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
兒”。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我,童年的.完美時光是多么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長大了才不會后悔。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赐赀@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盡管那里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墒撬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完美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于自我的完美童年。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9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呼蘭河的人們所產(chǎn)生的不幸與其說是封建社會壓迫的苦果,不如說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帶來的惡果。比如團圓媳婦家的杯具,為什么人會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惡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觀念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在某種程度上構(gòu)成了一種共同的.頑固的價值觀,他們所有的親友鄰人都覺得團圓媳婦的行為舉止不對,想把它矯正過來,最終共同活活把團圓媳婦折磨死了。
這難道也是階級壓迫嗎,我看未必,這種愚昧的思想歸根結(jié)底來源于不高的生產(chǎn)力和千百年的禮貌傳承,來自于社會現(xiàn)實。撼山易,憾人心難,這隔了幾層的我們看來,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當(dāng)時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看來,那恐怕是再正常但是的。
所以,個人覺得,蕭紅的個人杯具怕也多多少少來源于那里,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果自己的思想觀念超前于自己所處于的時代,那絕對是一個杯具,如果做不到糊涂一點,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為對于作為一種社會動物的人類來說,如果做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請”,那絕對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會的,輕則受到排斥,重則有可能像西方眾多中古世紀的科學(xué)家那樣,丟掉性命。也許,就算不被社會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這個荒謬而不可理喻的社會,以自殺為結(jié)局。也許,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這條路,也是有這個原因在的吧。
所以說難得糊涂,也難怪蘇軾洗兒戲作,“世人養(yǎng)子望聰明”“我愿生兒愚且魯”,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與大眾不同,大多是要以杯具收場的。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0
寫《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人名叫蕭紅,他原名叫張迺瑩,由于她一生坎坷,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到最后都會表達出一種激憤與批評當(dāng)時社會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是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認為非常對。
“一篇敘事詩”體現(xiàn)在作者小時候的各種經(jīng)歷,從她一開始跟著祖父去菜園子里胡鬧,到她來到街市上觀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廟”,還有一些豐富的傳統(tǒng)活,讓我體會到了那里的風(fēng)土習(xí)俗。最后她還將她的一些周圍鄰居的事也講給我們聽了。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敘事詩嗎?
“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體現(xiàn)在當(dāng)時的風(fēng)土習(xí)俗,像“放河燈”啦,“跳大神”啦,“野臺子戲”啦等許多在我們南方一般見不到的東西,在她們那就常出現(xiàn)。這樣也就更加的豐富多彩,饒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凄婉的歌謠”體現(xiàn)在當(dāng)時不合理的婚姻包辦現(xiàn)象,一切由大人說了算。而且在那兒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濃,誰家死了個人,第二天就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象沒發(fā)生過一樣。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錢和誰說定了“我出5000吊錢買你家的娃”,只要家長說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整本書看下來,歡樂給了我不少,但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人類的愚昧無知,改造一下我們的靈魂呢?我認為是的。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1
你知道蕭紅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樣的嗎?如果你讀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相信你一定會知道。
蕭紅是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也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她出生于黑龍江省,1933年發(fā)布第一部作品《棄兒》,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
《呼蘭河傳》寫的是一個名為呼蘭河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嘲笑、冷酷、無情、迷信、虛假的人。
最大的悲劇就要數(shù)小團圓媳婦,年僅12歲的她被賣到了胡家當(dāng)童養(yǎng)媳,單單因為她不害羞,婆婆就要來給她下馬威,用嘴罵,用手掐,用鞭子抽接著團圓媳婦就被婆婆給虐待病了,更糟糕的是,婆婆為了治好病,聽了那些愚昧的.人話,竟然讓團圓媳婦當(dāng)眾洗澡,洗澡水更是燙的讓人無法想象,圍觀的人到處都是,可是就沒人一個人上前阻攔,最后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兇手是那些迷信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善意害死了團圓媳婦,每個人都是要她命的劊子手。不過現(xiàn)在的社會基本不會有這種行為了,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來獲得幸福。
到了第七章,主角是一個窮苦的男人,叫馮歪嘴子。他有一個媳婦,兩個兒子。因為生二兒子,他的媳婦死了。作者沒有告訴我們他的結(jié)局如何。這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赡芙Y(jié)局十分悲慘,可能結(jié)局十分美好,也有可能結(jié)局平淡無奇?傊灰胂,他的故事就有一百個,一千個,無限個可能。
《呼蘭河傳》這本書沒有華麗的點綴,沒有美麗的裝飾,它靠著與眾不同的平凡,深入讀者的心坎。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2
暑假中,我讀了《呼蘭河傳》,全篇介紹了女作家蕭紅追憶家鄉(xiāng)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讓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風(fēng)土畫,比如火燒云。
了解了蕭紅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愛她,她感受不到任何親情。只有祖父疼愛著她,給予她關(guān)愛,就像蕭紅自己所說:"從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
我很喜歡蕭紅對小花園的描寫以及和祖父生活場景的敘述。蕭紅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小花園,各種動物、各種植物,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園里的生活狀態(tài)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寫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把谷穗當(dāng)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認谷穗。和祖父勞動時,她時而去追蜻蜓,時而去捉螞蚱。這些生動的畫面,都是因為有祖父的`疼愛,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這樣疼愛我。她十分喜歡織毛衣、做針線。從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給我織的。外婆還給我做布鞋,穿在腳上十分舒服,而且還透氣。每次都會在鞋面上繡各種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雛菊……可漂亮了,無論誰看見了都要忍不住夸贊一番。
我覺得我比蕭紅幸運很多,我不僅有外婆疼愛,還有爸爸媽媽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給予她溫暖和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guān)愛,需要快樂的童年,在愛的滋潤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3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真為被殘忍的宗法社會折磨死的人們而感到憤憤不平!
20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里的故事。生活猶如河水一樣平靜地流淌,可是宗法社會本質(zhì)是殘忍的。這不,書中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被愚昧的人們折磨死了。當(dāng)然不止小團圓媳婦,還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難免一死。這大約又是宗法社會的波瀾吧。書中還記敘了馮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經(jīng)歷,使我悟出了平靜是堅韌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卻讓作者難以忘懷。是呀,童年的完美時光誰能忘卻得了呢?它是我們成長的背影,我們應(yīng)當(dāng)牢記這些童年的完美時光。不知不覺,我陷入了沉思……
在記憶的心扉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歡樂。在春天,我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公園里玩耍;在夏天,我能夠在樹下歡樂地乘涼;在秋天,我能夠在田地里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能夠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歡樂?墒牵髡叩耐晔羌拍,并且那時的宗法社會是殘酷的,為此許多人被折磨死了,這是多么不公平!
此刻,我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書,你要去閱讀,去發(fā)現(xiàn),這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童年的無窮樂趣。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4
這充斥著北風(fēng)雪雨的東北小城,仿佛麻木了扎根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春來秋去、日出日落,是那么無關(guān)緊要,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時光馬不停蹄地掠過小城里千篇一律的節(jié)奏。前兩章,蕭紅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描述了一座小城里,人們流水線般的日常。那平靜如死海的生活,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陽光下,沒有一絲波瀾。輕風(fēng)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因為空虛,所以熱切地等待他人的糗事來旁觀。因為麻木,所以肆意嘲弄著比自己窘迫的不幸人。因為可悲,所以從未想過對命運掀起一絲掙 扎。“人活著是為吃飯穿衣。”一百年前有人如是說,一百年后的今天,是否還會有這個聲音?第三章,蕭紅開始敘述她童年的世界,屬于她的后園,屬于她和祖父的象牙塔。說實話,我是驚訝的。
小娃有小圓,偷睡蒿草里。我沒想到,那一幕幕可愛調(diào)皮的形象原來是蕭紅的童年剪影。曾經(jīng)讀過蕭紅的生平,那充斥著沉郁、漂泊、固執(zhí)又傳奇的人,原來小時候也如所有的孩童一般,有著天生的小惡趣和發(fā)現(xiàn)世界每一處美麗的明朗。
忘記了,蕭紅也曾天真爛漫?赡芘匀丝偸窍矚g偷偷給傳奇的.人生蒙上一份悲情。
我從蕭紅的筆下,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對兒時無憂無慮新鮮自由生活的迷戀,祖父對她百般疼愛的渴求。只有相思無盡處,越長大,離故鄉(xiāng)的根便越遠,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接下來,團圓媳婦的凄慘離世、其婆婆的愚弄可恨、有二爺?shù)目杀療o知,都未能真正將我的心擊垮,雖然那眾眾壓抑的人生已經(jīng)讓我的心感到黑壓壓的傷痛。
可直到,直到...直到,馮歪嘴子的堅強和樂觀,平凡和善良,隱忍又自聲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5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感觸很深。它以蕭紅小時候的角度來寫,寫出了呼蘭河的風(fēng)土人情。這本書的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隱藏了人世間的心酸苦澀,細嚼起來無不浸在其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愚笨無知,竟認為婆婆打媳婦是應(yīng)該的。因為小團圓媳婦不怕羞,太大方,長得又高,吃飯吃三碗,她就要教訓(xùn)小團圓媳婦。她把小團圓媳婦打傷了,打病了,就請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賠了五十吊錢給云游真人醫(yī)一醫(yī),直到把媳婦折磨而死為止。
這讓我想到弟弟出生前發(fā)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幾天,奶奶在老家請了個算命先生,說是正月初六初七是個大吉日,這個吉時生的孩子會又聰明又勇敢。奶奶信以為真,還特地上廟里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媽媽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脹,爸爸正準備送媽媽去醫(yī)院,奶奶連忙勸住,說等到明天再上醫(yī)院,那個日子吉利,生出來的'孩子聰明。可是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媽媽肚子里的羊水破了,嚇得爸爸連忙叫救護車送媽媽去醫(yī)院。手術(shù)過后,醫(yī)生告訴我們,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媽媽肚子里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險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聰明又活潑,可是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就像書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直到媳婦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她的無知讓人覺得可憐又可恨。
《呼蘭河傳》這本書,雖然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崇尚迷信的風(fēng)氣,斥責(zé)當(dāng)時人們冷漠的生活態(tài)度。但它又是一本難得的散文敘事大作,像一首敘事詩,講述著作者在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
《呼蘭河傳》不僅是一首詩,還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呼蘭河傳作文5篇02-28
《呼蘭河傳》讀后感11-13
呼蘭河傳讀后感10-23
呼蘭河傳的讀書心得01-05
《呼蘭河傳》優(yōu)秀讀后感02-19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范文03-22
有關(guān)呼蘭河傳的讀后感04-06
讀呼蘭河傳讀書心得01-11
呼蘭河傳讀后感(精選28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