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讀后感精選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擺渡人讀后感1
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心中百般滋味,但更多的是那種沖擊心靈的震撼。我不知道當作者寫完整本書時,會不會有著和我一樣的感慨,但我知道當作者把結局寫完時,她一定面帶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去輕輕撫摸著兩個名字——迪倫、崔斯坦。
我和女主人公迪倫有著相同的年齡,但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十五歲的她就像是被命運各種捉弄,命運也不想為她驅(qū)散黑暗,給她希望。但就是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里的迪倫,她不以為然,仍對生活充滿希望,她陽光、她樂觀,她更堅強。但命運的捉弄是她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承受不起的,她的父母離異,她的.父親去尋找更好的生活了,母親則是帶著她自己在外過著漂泊不定的日子。我想,每個生活在離異家庭里的孩子,都曾幻想過之前和父母一起玩耍的回憶,但之后,這種回憶被藏在了內(nèi)心的最深處,不舍得丟掉,也不敢拿出來,就這樣一直藏在那個不起眼的角落,就像孩子內(nèi)心的藏寶閣,把它放在了那個不常去的里層。
我記得書中她的母親,瓊,總是告訴迪倫不要她與她的父親詹姆斯。米勒有任何的聯(lián)系和任何的接觸,但是迪倫,純真善良她不相信她的父親會拋棄她們母女,更不相信他不愛她。所以迪倫偷偷跑到瓊的房間里拿到了父親的電話號碼,而且決定去和父親見面,但她也是一個孩子,她也有擔憂,她怕當見到父親時他的眼中會出現(xiàn)厭惡的神情,她也害怕父親不愛她了。但迪倫下定決心要去見到她父親,于是她滿懷期望的踏上了去見父親的路途,但她也不知道那將是怎樣的一段路途。迪倫更不知道命運又跟她開了一個怎樣的玩笑,這也將是迪倫留在這亂世中最后一點美好。
她與他相遇了,可以說是迪倫和崔斯坦,他們的相遇是偶然還是意外,或者說又是命運嗎?這場相遇是誰也沒有想到的,而且改變的不將是迪倫一個人,還有崔斯坦,迪倫的靈魂擺渡人。
如果不是遇見迪倫,崔斯坦的命運將是重復的工作,不停地工作,聽從命運的安排,一直到他不復存在。但是迪倫的出現(xiàn)改變了命運對他的縛束。崔斯坦從迪倫身上看到對命運不公的抵抗,即使力量在命運前如同螞蟻一樣,但是迪倫相信著,只要不怕它,有著堅強的信念和深深的牽掛,這就是的抵抗命運的本錢。
在書中我也仿佛感受到了迪倫和崔斯坦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強大力量,還有兩個對對方的愛意,這是兩個人從來沒有過的,但是兩個人卻深深明白這是一種什么感受,這又是怎樣的結局。但是兩人卻不接受命運給予他們的那個糟糕又悲傷的結局,他們想在一起永遠都不分開,于是兩人改變了結局。相比那些連嘗試都不敢的家伙們而言,迪倫和崔斯坦是勇敢而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他們是高尚的,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要努力去擁有和命運對抗的本錢,若是是命運不公,不要不安和氣餒,要坦然接受它,而且要試著改變它,它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強大,它的強大是因你而已,所以加油吧!勇敢吧!去正面和他抵抗吧!
最后,我想說,雖然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奇幻故事,但不排除他是真實存在的。
擺渡人讀后感2
《擺渡人》是剛讀完的一本英國小說。內(nèi)容講述,一個父母離異性格內(nèi)向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坐火車去見自己的父親,火車在通過一個隧道時失事,小女孩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是這場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遠山坡上一直望著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這個荒原。
事實上,小女孩是這場事故唯一的遇難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靈魂。
小男孩就是靈魂的擺渡者,將剛剛?cè)ナ赖娜说撵`魂從荒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否則逝者的靈魂將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從而進入地獄加入魔鬼的群體。
故事情節(jié)頗驚心動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直保護小女孩兩人相依為命,產(chǎn)生了愛情。當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時,因留戀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辦法再次與其相見。
當然,結局也沒有讓讀者失望,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間,達到了圓滿。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我們看過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當你仔細品讀時,字里行間透露出我們對自己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
對于死亡: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么死亡或許沒那么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xiàn)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里有逝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罷了。
曾經(jīng)我讀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年歲很大的老者寫的`,他說若萬事抱著一顆好奇的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有人問老者害怕死亡嗎?他說曾經(jīng)很怕,因為他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邊緣那一刻什么感受。后來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來,他會是實踐者,他要知道答案。
在我的讀書生涯里,也有同學的父親或母親離世了,傷痛的他們我們無從安慰。一個人在接受親人的離開時會有種崩潰的感覺。若他們能將親人的離開看做是空間的跨越,或許心靈的傷痛會有所減輕。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來自墻上的一幅畫中,只是從靜態(tài)的平面跨越到動態(tài)的立體空間,如果有的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副畫里而已。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覺得特別輕松,因為那一刻開始我覺得世界沒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tài)所為,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嗎?
看過一個訪談節(jié)目,專家說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這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樣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對于執(zhí)念:
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擺渡人,善惡都由自己擺渡,你選擇做什么性質(zhì)的人,行動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極的情緒,萎靡的狀態(tài),自私,兇惡,沖動,沒自信等等負面的標簽你可以往身上貼,最后形成一個糟糕的人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們有權擺渡自己的心靈,完美自信,積極向上,友善,寬容,高情商做到這些并不難,關鍵看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你執(zhí)念于什么,你將得到什么。
擺渡人的方向很廣,你想要將自己的心靈擺渡到哪個河岸,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由你決定。
擺渡人讀后感3
前段時間剛看完《擺渡人》,這本書看了好久才看完?赡苁钦娴奶L時間不看書的原因了,消化的很慢,但給我的感觸確是非常深的。
《擺渡人》這本書其實我覺得換個角度看是有兩層意義的,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但其實就結局而言,迪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最后的返程都是迪倫帶著崔斯坦在走,而且是她把他帶出了荒原,也許他是個被困住的擺渡人,他在等,像最初坐在隧道口的山坡一樣,等他的擺渡人。
看到作者剛開始把崔斯坦當做救命稻草,什么事情?家攬克,后來沒有他,必須?一個人面對,卻能一個人克服一切困難的時候,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從前。
以前,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想要逃避,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或者別人能夠幫我去解決。但是,后來來了濟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只能靠自己的時候,忽然就明白了,這個世界上不是逃避或者依賴別人就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這本書摻雜著友情親情和愛情,有些科幻,有些勵志。
當?shù)蟼愔雷约阂呀?jīng)回不去,已經(jīng)在列車上死亡的時候,她并沒有過多的悲痛和恐懼,可以想到她在生前可能是過著不怎么如意的生活,枯燥乏味而且有些厭惡的,唯一讓她感到有些興奮激動的時刻便是和凱蒂聊天和即將見到父親的時候,與其說是生活的枯燥不如說是內(nèi)心的趁著和勇敢才能讓她面對死亡時有如此表現(xiàn)。
當她知道情緒可以影響荒原天氣的時候,她努力做到“天氣晴朗”,只有內(nèi)心有陽光生活才有陽光,而生活中的陽光確確實實可以影響到他人的情緒,這也是因為我們生活中為什么需要正能量的人和事。其實人生的路應該有很多高山峽谷,沼澤濕地吧,當我們翻山越嶺,我們會不會還和迪倫一樣有足夠的勇氣。
最讓我感到的應該就是迪倫每一次和崔斯坦之間的無條件的信任,互相幫助,彼此扶持走向終點的決心,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人的存在才會在百無聊賴又困難險阻的道路上增添一些走下去的勇氣。
當他吻上她的時候,當她踏入分界線的時候,當她為了找他不顧一切代價的時候,當他接受新的任務而腦海里還全部是她的時候,當她沒有擺渡人的引導奮力從魔鬼中逃脫的時候,當他們在安全屋見面的時候,一切的一切都值了。沒有什么比他們能重新在一起更美好了,他們肯定會相見的,因為他們一直在一起啊。
只要心中有人,荒原也會變成花園。
當她一次次鼓勵他穿回去的`時候,他雖然心里有疑惑卻也跟在她身后,像之前他引導她一樣。我喜歡這個完美的結局,這個結局讓兩個人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和為彼此奮斗下去的勇氣,當失而復得的時候,如獲珍寶。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勇敢的往前踏一步,嘗試一下,是不是也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天地。確實,勇氣和堅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這是對迪倫和崔斯坦共同的擺渡,他們好像就是特定為彼此等候的,為彼此打破枷鎖,共同開始新的生活。
“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希望每一個女孩都能遇見自己的崔斯坦。
擺渡人讀后感4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花了三天三夜終于讀完了從同事哪里借來的《擺渡人》一書。這本書描寫的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并不開心,也許是戰(zhàn)爭的犧牲品喬納斯,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生命中擺渡人出現(xiàn),他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老師,同學……也許,他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束光,是你內(nèi)心深處的一個夢想……他幻化成你喜歡或者敬重的樣子帶你擊退惡魔的追趕,走進一所所安全屋,最終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書中的女孩迪倫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單親女孩兒,曾擔心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時,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此時,她的內(nèi)心是一片純凈的荒原。然而在遇到火車的意外后,她成為了這場交通事故中唯一的罹難者。她的靈魂必須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才能抵達靈魂的棲息地。
書中的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擺渡人,保護、引領過無數(shù)的靈魂穿過了荒原,來到了靈魂的棲息地,當然偶爾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里?他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有這樣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當下的命運安排。從年齡與經(jīng)歷來說,他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經(jīng)歷豐富的人,見過了無數(shù)的靈魂引領,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惡魔攻擊,內(nèi)心早已波瀾不驚、心如止水,只是機械地重復地穿過荒原。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是一個無可去處的孤獨靈魂。他也已經(jīng)完全麻木的習慣了宿命的安排。
當書中的'兩位主角相遇時,迪倫的純潔與淡定,給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斯坦在擺渡靈魂中的盡職盡責,以及善良與正義也讓迪倫漸漸地對他產(chǎn)生了依賴,以至于愛戀。最終,當崔斯坦把迪倫安全的送達靈魂的棲息地獨自離開,又開始重復自己毫無意義的擺渡生涯時,迪倫卻以一種無人嘗試過的方式,以一種孤身一人戰(zhàn)勝恐懼的勇氣,義無反顧地踏出了尋找崔斯坦的冒險歷程。
因為職責,崔斯坦出色的完成了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使命。因為愛,迪倫卻成了崔斯坦重生的擺渡人。也許,每個人都需要的那個人,都會是自己的擺渡人吧。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人渡人。”
初讀《擺渡人》,感覺這是一部愛情小說,可是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心靈的成長史,她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贖,來自心靈的自我成長與非凡的勇氣。
擺渡人讀后感5
當我讀這本暢銷全球的英國小說《擺渡人》的時候,恰逢一位作家朋友的愛妻病逝。他用文字送別太太:“愿你三冬暖,愿你春無寒,愿你天黑有燈,愿你下雨有傘,天堂路上,有良人相伴。”
而《擺渡人》中的亡靈迪倫,在遇上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時,恰恰就是與良人相伴。而我也在想,那個朋友太太的靈魂,是不是也在穿越荒原時遇到了另一個良人“崔斯坦”?
這是一個魔幻的奇遇故事,關于生死關于愛情。十五歲的單親家庭少女迪倫,在現(xiàn)實中缺少愛,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生父卻發(fā)生交通事故,她成為那列火車上唯一死去的人。當她的靈魂爬出火車殘骸時,還以為自己是唯一幸存的那一個。而她不知道那個一直在邃道出口等她,看上去與她一般年紀大小的男孩兒是一個沒有血肉,以引渡、保護靈魂去另一個世界為使命的擺渡人,她更想不到的是,她的靈魂竟會與他相愛,甚至帶他返回人間。
這個擺渡人叫崔斯坦,為擺渡靈魂而存在了若干年,也擺渡了成千上萬的靈魂。是的,擺渡人因為靈魂的需要而存在,“不讀書,也不長大,沒有經(jīng)歷過人類生活,只是這么活著”——嚴格意義上說,從來就沒有活過。但在遇到迪倫以后,崔斯坦開始被喚醒屬于人類的情感。而迪倫在與他共同穿越荒原,一起與惡魔搏斗的過程中,由對崔斯坦的.依賴變?yōu)橐缿,最后發(fā)展為讓她無法舍棄的純潔愛情。
在荒原之上,每個靈魂所看到的景象和氣候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包括他們看到的自己的擺渡人的樣貌,都不是真實的,而是靈魂心像的投射。因為迪倫對死亡真相的冷靜,因為對擺渡人這份暗生的情愫和純潔的愛情,讓迪倫的荒原之旅雖然險象環(huán)生,卻順利到達一個個安全屋。但是荒原盡頭的另一個世界,卻是擺渡人無法抵達的。
相信很多讀者都是在他們穿越荒原后,在另一個世界的分界線上分別時落下淚來的。迪倫跨過去了,可是承諾要一直陪伴迪倫往前走的崔斯坦卻被一堵無形的墻所阻擋,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無法和她一起穿過分界線,他的承諾只是為了讓她有勇氣跨過那條閃光的分界線!按匏固拐驹诜纸缇的另一端,像站在一面單向透明玻璃鏡前的警察一樣,看著她精神崩潰!M管這讓他心里同樣痛苦不堪,但他還是強迫自己注視她的每一滴眼淚,聆聽她的每一聲哭泣和哀號。他渴望一個箭步?jīng)_上去安慰她,擁抱她,擦干她臉上的淚水,再次把她摟在懷中感受她的體溫,她柔軟的身體。他抬起自己的一只手舉到空中,手掌貼著她的手掌,然而只感覺到冰冷與痛苦——一面玻璃墻把他們分隔兩地!倍@一切迪倫卻無法看到,更看不到他的傷心愧疚與難過。但是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迪倫最終還是尋得機會,決定重返荒原去尋找崔斯坦,她要帶她返回人間,讓那個超度她的擺渡人跟自己一樣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的人。
于是,一個已經(jīng)被超度的靈魂又冒險勇敢地返回荒原,以找到心上人的堅定信念與惡魔進行了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到達一個個安全屋,終于找到正在擺渡另一個靈魂的崔斯坦。這時候,她倒似他無畏無懼的擺渡人,與他一起歷盡艱險穿越荒原與人間的那塊幕布,迪倫平安還魂,崔斯坦來到人間,開始了他們新的“人生”。
擺渡人讀后感6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中15歲的女孩迪倫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單親女孩兒,在一次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中,成為了唯一的罹難者。她的靈魂必須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才能抵達靈魂的棲息地。而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她,也是崔斯坦萬千擺渡過的靈魂中的極普通的一個。
迪倫從一個原本必須受到保護、掙脫惡魔、穿過荒原、邁向靈魂棲息地的小女孩,原本應該抱怨命運的不公、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女孩,卻因為一場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使她對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的命運關懷,反而超出了對自己的關切。
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擺渡人,保護、引領過無數(shù)的靈魂穿過了荒原,來到了靈魂的棲息地,當然偶爾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里?他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有這樣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當下的命運安排。
從年齡與經(jīng)歷來說,他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經(jīng)歷豐富的人,見過了無數(shù)的靈魂引領,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惡魔攻擊;內(nèi)心早已波瀾不驚、心如止水;只是機械地、重復地穿過荒原。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是一個無可去處的孤獨靈魂。他已經(jīng)完全習慣了宿命的安排。
直到,他遇上了迪倫。
迪倫是一個純潔的女孩兒,以至于說到自己仍是"處女"時,羞得面紅耳赤。但是,恰恰她的純潔與淡定,給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迪倫并沒有因為知道自己是火車上唯一死去的人時,悲傷煩悶,反而很平淡地接受了這一事實。但是,她卻對崔斯坦以前的擺渡生涯中的其他靈魂,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從崔斯坦的故事里了解了他,并且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和正義;在受到崔斯坦保護的過程中,漸漸地對他產(chǎn)生了依賴,以至于愛戀。所以,盡管她安全到達了靈魂的棲息地之后,卻因為沒有了崔斯坦的陪伴,她痛恨這樣的結局,她寧愿永遠在荒原中與他一起漂蕩,甚至不惜死在惡魔的手中。
她只知道:我要走回去,我要陪伴他,我要拯救他——擺脫他的宿命!
愛,使她充滿了力量。前途即將如何?不知道;能否找到他?不知道;如何面對惡魔的吞噬?不知道!
有了勇氣,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給命運就可以了。
于是,她以一種無人嘗試過的方式,以一種孤身一人戰(zhàn)勝恐懼的勇氣,義無反顧地踏出了尋找崔斯坦的冒險歷程。
沒有了迪倫的崔斯坦,重復著自己毫無意義的擺渡生涯。也許太久的禁錮,以至于他再次遇到迪倫時,除了驚喜,更多地卻是對未來充滿了恐懼;他不敢嘗試、甚至不敢想像,自己還能去哪里?
此時,他才是荒原上需要"擺渡"的靈魂;迪倫才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
迪倫的愛牽引著他們,回到原點,回到事故的起點,穿越回時間的剎那,奇跡必然誕生。
迪倫瞬間回到了事故的現(xiàn)場,并且從事故中蘇醒了過來;而崔斯坦,卻在不遠的地方,微笑地看著她:
她說:"原來你在這兒。"
他說:"我在這里".
擺渡人讀后感7
"保護每個靈魂,讓他們平安無恙。"這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中崔斯坦說的一句話。正是這份職業(yè)感,使命感,讓崔斯坦無論在怎樣危急的時刻都保護著自己護送的靈魂到彼岸,然后目送那個靈魂消失,又重新開始下一個靈魂的護送。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相當一部分老師都是像崔斯坦那樣的認真負責的護送每一個生命。在正道語文群里,群主李華平自費籌建十個群,招募部分無私奉獻的老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讓很多老師成長起來,他們就是"崔斯坦".我入群幾年來,幾乎每周都能在群里學到新的知識,了解當今教改信息,掌握新的教學辦法,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于我來說正道語文群功不可沒。特別是群里的開嫻老師讓我特別佩服,制作海報,聯(lián)系名師講座,還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守在群里傳道解惑,正道群耗費了她很多寶貴時間,但她依然樂此不疲。
我身邊的工作伙伴也是一個個的"崔斯特",最難忘的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學校里有很多民辦教師,他們在學校里有繁重的教學任務,那時候幾乎低段都是包班,家里還有繁重的田間任務,放下課本拿起鋤頭成了他們的常態(tài)生活,那個時候我們有農(nóng)忙假,一放假老師們就投入到搶收搶種的辛苦工作中,學生忙完家里的活還會自發(fā)帶著鐮刀到老師家去割稻子,笑聲順著豐收的喜悅飄得很遠,汗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紅撲撲的臉蛋上還粘著些許稻草,豐收的田野總是那么讓人陶醉。老師們農(nóng)閑也要忙田間管理,但是他們沒有因為繁重的農(nóng)活就荒蕪了學校的一畝三分地,他們辛勤備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放學后還得去走家訪……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家遭火災,老師帶著學生救火,捐助,讓家長感動的流下了淚水?梢哉f為了學生,老師真的做到了盡心盡責,但問心無愧,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敬重。今天的老師依然在教育這塊清貧的土地上耕耘著,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一位支教老師用國學詩歌開啟著學生的靈魂,護送著他們走出大山,走出自己靈魂的`狹隘。每每在工作疲倦時,被當今社會教師的現(xiàn)狀感到無奈時,我總會想起他們,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又讓我重新昂揚的站在講臺上。
老師是學生的擺渡人,父母也應該是孩子的擺渡人。在《向幸福出發(fā)》有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她叫李尚容,小小年齡的她在國學的染缸里浸泡很久,拿出來就是妙語連珠,語驚四座,很自豪她有一位優(yōu)秀的擺渡人,成功的護送她到人生的另一個港口。
子女也應該是父母的擺渡人,有一句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為什么非要等到"不待"才養(yǎng)呢?其實只要你能養(yǎng)的時候就去養(yǎng)了,能盡孝心的時候就盡了,才不會留下人生的遺憾,至少少一些遺憾,因為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平安無恙。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擺渡人,所以做好本分,牢記崔斯特那句話:保護每個靈魂,讓他們平安無恙。這樣才能有一種使命感"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們的需要。"自己才會更加的尊重自己,強大自己,做好"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8
這是一個寫給世俗的童話。
在單親環(huán)境下長大的迪倫懷著激動與期待的心情坐上了與父親初次見面的列車,卻不幸遭遇意外,成了過隧道時唯一的犧牲者。靈魂出竅之后她穿越了隧道,遇見了崔斯坦—保護她穿越地獄荒原的擺渡人。一路上他們面對困難和危險,迪倫一次次從蜂擁的兇殘惡魔口中虎口脫險,漸漸地對崔斯坦形成了依賴,一對歡喜冤家相互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情感。
故事講到這里,大都會進入愛情小說的白熱化階段,諸如男女主角互訴衷腸、共浴愛河,或者是第三者出現(xiàn)讓他們的感情險些出現(xiàn)裂痕之后患難真情更加珍惜彼此,大多數(shù)少男少女間的青春故事都是這樣的,不是么?可是克萊爾想要塑造的并不是一個簡單枯燥的故事,畢竟這不是千篇一律的偶像劇,他們體會的甚至不是人間情愫的心路歷程,因為他們面臨的考驗是靈魂層面的抉擇:對迪倫,是與同甘共苦的摯愛沖破“擺渡”的束縛,冒著魂飛魄散的風險尋求相伴一生的天倫之樂,還是漸漸遺忘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戀,把短暫的美好塵封在回憶里,像老婦拉克爾一樣安逸地生活在天堂里無止境地等待—即便是一個近在咫尺卻永遠無法再觸及的擺渡人—然后她終于做出了決定,勇敢地打開了回到地獄荒原的大門,在那個危險地帶尋找著消失的愛人。
然而當他們終于重聚時,崔斯坦卻不得不直面命運的選擇題,是迫使所愛可能遭遇被惡魔撕碎的危險大膽挑戰(zhàn)自己本無權選擇的使命,去做一個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人,然后擺渡愛河、共赴希望的`彼岸,還是放她去擁有本來的幸福,在天堂等待親人們有朝一日來團圓,然后繼續(xù)自己靈魂擺渡的周而復始,成全所愛的她、不再奢求自己“不配擁有”的溫暖—只當一切是一場虛無縹緲的美夢,迪倫只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一個過往的渡客?墒钱?shù)蟼悜{著“愛”的力量、信念堅定的獨自攻破了惡魔的防線幾乎回到了原點,有情人翻越重重艱難再次相見于安全屋,崔斯坦再也無法逃避自己的心了,他知道迪倫對自己的感情是同樣炙熱而真實的,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受傷和感受疼痛的能力,而且不會在下一個渡客面前改變形象和名字,他成為了真正的崔斯坦,因為他學會了愛,心里有了迪倫。
童話總是過程瑪麗蘇而結局美滿的,所以我也只能表示無力吐槽。但于《擺渡人》,我心甘情愿接受這一課關于愛的教育。的確,崔斯坦的形象和荒原的環(huán)境都取決于迪倫的臆想,取決于她意識里的喜愛和恐懼,但是是否繼續(xù)呵護這顆為愛萌芽的種子取決于崔斯坦。就像我看過的一句很動人的話“我欲渡你成仙,卻被你渡成了人”,F(xiàn)實地講,這樣無關功利世俗的愛情恐怕只能在虛擬世界里才能圓滿,我們本就不該奢求太多,或許我們固執(zhí)地等來了那個能渡我們的人,可他不能陪我們走到最后回到我們原來的人生;如果傾盡一生去追隨那個有生之年無緣親臨的烏托邦,恐怕只能孤獨終老。
擺渡人讀后感9
我想,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會經(jīng)歷一些人,一些事,他們也許只是我們?nèi)松械倪^客,也許會給我們的人生畫上一筆,雖小,卻就在那里,不輕不重,卻不可忽視。
在一個陽光傾落的夏日午后,蟬鳴聲從小區(qū)下方茂盛的樹上傳來,不甚清晰。我看著手機不斷變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擺渡人”三個字,再一凝神看去,卻又消失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但是這三個字我卻記住了。他們讓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書。不過卻沒有翻開,只是驚鴻一瞥。那時,這本書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F(xiàn)在經(jīng)過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于是,我托媽媽在網(wǎng)上幫我買下這本書。經(jīng)歷了4天的漫長等待,我終于等到了這本書。
找尋我愛的書?也許這就是吧。
又要來一次充實而豐盈的心靈旅行了。
我滿心歡喜又滿含期待地翻開了這本書。我先看了看內(nèi)容簡介,一個簡單的介紹,最后一句話卻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它令人激憤、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翻到正文內(nèi)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好像有生命。接著我沒有停歇地看完了這本書,已經(jīng)好久沒有這般酣暢淋漓了。這應該是今年迄今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了。書中迪倫(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間他們分開時的那個場景我甚至落了淚。這是一個比較“玄幻”的小說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確很吸引人?梢哉f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和迪倫一起成長。他們一起走尋,一起逃脫惡魔的追殺,一起來到每一座安全屋,在這過程中,他們對彼此漸漸生出了情愫,但是現(xiàn)實迫使他們分開,很殘忍。后來迪倫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來到的所謂的“家”那兒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個人都勸她算了吧,她沒有放棄,她打破了所謂的“天道規(guī)則”,迪倫又來到了那片荒原。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上天被感動了?他們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議地一起來到了人世。最后的“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頭落了地,也五味雜陳,感動又遺憾。遺憾的是看的我意猶未盡。這是不是所謂的“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迪倫正因為沖破了所謂的“規(guī)則”“不可能”,才爭取了和崔斯坦在一起的機會。當?shù)蟼愔雷约嚎赡軙r卻依然選擇尋找崔斯坦,當崔斯坦知道他們這樣做有極大的可能不會成功卻依然選擇和迪倫去那個世界時,不可否認的.是我真的很感動和震撼,也許這兩個詞已經(jīng)說明不了我的感受,我的文字已不能說出千萬分之一。
毫無疑問,這本書已經(jīng)對我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影響可以在大事也可以在小事上表現(xiàn)。我以前是一個比較死板、墨守成規(guī)的人,但顯然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不再遵循那些死板的規(guī)矩,這讓我體驗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快樂。我開始勇敢追求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想法。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不是么?我很感激這本書的作者克萊爾,她創(chuàng)造了這本書,我很慶幸我看了這本書,而不是放任它在我的記憶長河中逐漸被湮滅。
謝謝。謝謝克萊爾·麥克福爾,即使你聽不到遠在另一國家的我小小的感謝。謝謝迪倫和崔斯坦,即使你們不活在我的世界。不勝感激。
謹以此文,表達我對《擺渡人》的感情。復雜而又至真至純。
擺渡人讀后感10
簡而介之,本書講的是少女迪倫去看望久違的父親,卻在路上發(fā)生車禍,是車上唯一的遇難者,她的靈魂走出車廂,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之后他們開始了一段驚險的荒原之旅,書寫了一段離奇的愛情故事。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睌[渡人崔斯坦在遇到迪倫之前心是那么漠然。
每一個靈魂都需要擺渡人的引領和保護帶自己翻山越湖,戰(zhàn)勝魔鬼,穿過荒原,進入安全的世界,靈魂得到救贖,擺渡人繼續(xù)。周而復始的日子使得擺渡人的好奇心消失殆盡,擺渡靈魂只是一份差事而已,沒有誰在意擺渡人的感受,然而也許擺渡人也需要有人擺渡。
崔斯坦與迪倫在荒原里,跌跌撞撞,長途跋涉,崔斯坦成功的將迪倫送到安全區(qū),迪倫卻因為深愛崔斯坦,單槍匹馬再次回到荒原,找尋崔斯坦,想帶崔斯坦獲得新生,一起步入人間。這是崔斯坦從未有過的想法,卻因為愛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所謂的規(guī)則,一起迎接未知的未來。從荒原到人間的歷程,迪倫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果斷,更多的影響著猶疑不定的崔斯坦,突破現(xiàn)有的生活狀況,可能對任何人都很艱難,還好有愛人陪伴鼓勵前行,終于走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生命。
愛依然是主題。有人說,愛是給予與奉獻,有人說,愛是理解與包容,也有人說,愛是成全,需要勇氣愛到底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多元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不一樣的解釋,對父母子女戀人朋友,我們用不同的愛回饋對方。我唯一能確定的,愛絕不是隨便的一個字,愛是個動詞,是在或簡單或復雜的日子里彼此能感知到的,是雙方相互的一種美好的向往和感覺。
迪倫說“我心里有希望,還有愛”。她到了靈魂安棲地,原本可以和其他靈魂一樣默默等待與親人的再次相聚,可是卻選擇寧愿灰飛煙滅都要重返荒原,與崔斯坦在一起。經(jīng)過老靈魂伊萊扎的指引,迪倫如愿以償。靈魂何其多,都想飛出桎梏,為什么只有迪倫可以達成心愿?老伊萊扎說“不是這個地方不讓他們走,而是這些靈魂自己束縛住了自己,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會死,原地等待也許還能見到心愛之人,他們只是不敢冒失敗的風險!币苍S?可能?一切都不確定!迪倫不怕嗎?怕!但是希望與愛打敗了迪倫內(nèi)心的恐懼,戰(zhàn)勝了妖魔鬼怪。只要有一點機會與希望,無論結果如何,她都要試試!我很欽佩她,是呢,如果連試試都不敢,那機會從何而來?
當然,沒有誰能一直陪伴誰,生命里每一個出現(xiàn)的人都會渡你走過一程,教會你一些東西,然后各自繼續(xù)前行。崔斯坦和迪倫結伴同行,崔斯坦的保護讓迪倫不再孤獨和害怕,迪倫的善良和勇敢?guī)Ыo崔斯坦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心動,這其實施兩段荒原之旅,前一段,崔斯坦保護迪倫,后一段迪倫引領崔斯坦,他們相互依伴,也彼此成就。其實無需多言,他們一定會在人間擁有一段多彩幸福的生活。這就夠了!人生的每個階段出現(xiàn)的人和事都不會長久存在,但每次經(jīng)歷都會讓你收獲更精彩的人生。
擺渡人讀后感11
看完《擺渡人》這本書,感覺沒有想象中震撼靈魂,也并非推薦中說的是“史詩般的巨著”。但也不像知乎中眾人評價的瑪麗蘇般的一無是處。
故事主要講述了十五歲女孩迪倫在一次去探訪生父的火車途中,遭遇車禍。醒來時已身處荒原,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主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迪倫抵御惡魔,引導其靈魂安全抵達該去的地方。
迪倫面對自己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異常淡定,不哭不鬧,與崔斯坦擺渡的其他靈魂截然不同。一路上披荊斬棘、一次次在惡魔的魔爪下逃生,荒原上只有兩人彼此依靠,后來他們彼此相愛了。但崔斯坦作為擺渡人無法抵達迪倫要去的地方,最后在分界線他們從彼此的世界中消失。
崔斯特開始了下一個靈魂的擺渡,迪倫到達了靈魂永生的世界,在那里她可以慢慢等待著她的親人、朋友在若干年死亡后,成功抵御了荒原魔鬼的侵襲后來到她身邊,然后永不分離。但她毅然拒絕了眼前的安穩(wěn),冒著靈魂可能死去的危險,在薩利的幫助下再次走向荒原。
幸運的是,在荒原她遇到了崔斯坦,在她的一再堅持下,崔斯坦同意與迪倫一起重返荒原,回到事故現(xiàn)場,找到肉體,一起還魂。在經(jīng)歷千辛萬苦之后,最終在醫(yī)生的搶救之下,二人重回人間。
整個故事平鋪直敘,沒有多大的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去程的穿越荒原,作者描述了很多的惡魔、困苦,重返荒原時,兩人都變得得心應手了,更多的是崔斯坦內(nèi)心認為違背常理的做法的掙扎,他一直認為擺渡人就是他的宿命,不可抗拒?稍诘蟼惖膱猿窒,他打破常規(guī),事實證明也未受到任何懲罰。
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崔斯坦告訴迪倫她所見的荒原景色、氣候,都是她心像的映射。她心情好時,荒原一片風光旖旎、晴空萬里;她心情不好、糾結時,荒原就是“荒原”,天空低垂、黑暗,惡魔們也潛伏在周圍。這就跟我們的生活一樣,你看到、感知到的生活,就是你心里認知的映射。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這也是這本書拋給我們的問題。在我看來,每個人的靈魂擺渡人只能是自己。曾幾何時,工作中渴望一個正義、正氣、正能量的領導能引領自己,從工作技能到各種人生領悟,在關鍵的時刻能給予自己指導、幫助、激勵;渴望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工作搭檔,能一拍即合去共事。
為此,年輕時在理想化的激情下,換了好幾份工作,最終發(fā)現(xiàn),遇到這樣的領導、同事很難,幾乎不可能。工作上還得自己踏踏實實去干,去學習、去思考。即使是一個團隊,那些令人畏懼的、恐懼的、害怕的事還得自己去面對,去經(jīng)歷。
也曾渴望愛人能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蟲一樣,知道、了解自己的想法,能為自己撐起那些軟肋?墒窃俣嗟墓膭钆c支持,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面對、去經(jīng)歷。自己內(nèi)心的那些掙扎、困惑終究還得靠自己想明白、走出來。
每個人終將是孤獨的,每個人都得靠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去感知生活的喜悅和困苦,去做該做的,經(jīng)歷應該經(jīng)歷的。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將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別人也快樂;你將你的痛苦訴于別人聽,別人也痛苦,但這痛苦與快樂與你自己的痛苦與快樂根本不一樣。這種感受包括我們最親的親人和朋友。
擺渡人讀后感12
迪倫一個15歲的單親小姑娘,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充滿無奈和煩惱。當她踏上去素未謀面的父親的家時候,心中充滿了期待。
崔斯坦一個靈魂的擺渡人,他的工作是引導靈魂穿過一片荒原到達靈魂該去往的地方。但其實他卻早已麻木到?jīng)]有了自己的靈魂,不滿現(xiàn)狀的他卻又無奈至極的認命。不停的重復著自己的生活,當他命中注定般遇到了迪倫這個不同的靈魂時,一切都慢慢開始發(fā)生了改變……
迪倫滿心期待的踏上了路程,火車卻在隧道中發(fā)生了事故——她也是唯一的遇難者。當?shù)蟼愋褋頃r候眼前一片黑暗,她穿越隧道來到一片荒原,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他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荒原是個特別的地方,它的地貌以靈魂的心理而發(fā)生改變。另外荒原中充斥魔鬼,專門抓靈魂,被抓到的靈魂則會成了和他們一樣的魔鬼;脑镉邪踩荩`魂在安全屋里面是絕對安全的,不會被魔鬼襲擊。開始的時候,迪倫對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充滿好奇和擔心。崔斯坦面對迪倫的感覺是冷漠和沒有耐心的,因為他像極大多數(shù)的我們一樣早已麻木與自己的工作。當崔斯坦?jié)M滿發(fā)現(xiàn)迪倫和之前他引導的靈魂不同,迪倫在知道自己死了的事情之后很快接受了事實,同時迪倫也是唯一考慮崔斯坦感受的人。這讓崔斯坦覺得她很特別,終于慢慢對她打開心扉。迪倫也對崔斯坦也充滿了依賴和好奇。兩個人在經(jīng)歷過幾次生死后,情愫慢慢在兩個人心中產(chǎn)生。當崔斯坦把迪倫送到了荒原的盡頭的時候,他們互相發(fā)誓永遠在一起,崔斯坦會一直陪著迪倫。這個時候我心里充滿對他們的祝福和對他們的'為擔憂而期待。
然后崔斯坦騙了迪倫說自己也可以穿越荒原盡頭的墻陪著她。當他們互相親吻之后,迪倫穿過了那面墻卻發(fā)現(xiàn)自己失去了崔斯坦。迪倫的內(nèi)心痛苦不堪,因為她深愛著崔斯坦,必須找到他和他永遠在一起。迪倫找到崔斯坦之前引導過的一個靈魂,通過他的介紹找到了一個年紀最大的一個老婆婆。迪倫從老婆婆那里得知她有可能穿回荒原找到擺渡人并且回到人世間,于是毅然決然的重新回到了充滿危險的荒原。當?shù)蟼惇毶硪蝗藖淼經(jīng)]有崔斯坦陪伴的荒原,心中充滿了無助和恐懼。但是迪倫為了自己的愛,艱難的從一個安全屋到達另一個安全屋。功夫不負有心人,迪倫最終見到了她無比想念的崔斯坦。迪倫成功說服崔斯坦回到發(fā)生事故的隧道。當他們手拉手來到漆黑的隧道的時候,迪倫不小心絆倒......當?shù)蟼愒俅涡褋淼臅r候,她發(fā)現(xiàn)身邊沒有了崔斯坦,她無比悔恨自己因為絆倒而松開崔斯坦的手。醫(yī)生把迪倫放在擔架上,當?shù)蟼惐惶С鏊淼赖臅r候,她還是看到心愛的崔斯坦。“原來你在這里!薄拔以谶@里!
看完這樣的一個故事,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迪倫也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迪倫為了愛不顧一切的精神值得她最后能擁有這樣的美好。崔斯坦像大多數(shù)現(xiàn)實中的人一樣,沒有目標麻木不仁,不滿自己的工作卻又擺脫不了。但崔斯坦也是偉大的,盡心守護自己的愛人,為自己愛的人的自由割舍和壓抑自己的情感?赡苷驗樗麄ゴ蟮膼,才會讓迪倫如此的不顧一切吧。我不禁的想自己是否也能像迪倫一樣勇敢的面對挫折,擺渡我靈魂的那個會是誰,我又該怎么做出回應?對此,我迷茫了,因為我就是“崔斯坦”。
擺渡人讀后感13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這是寫在封面上的一句話,人生而孤獨,那么擺渡人,真的能夠渡化誰嗎?
15歲的迪倫,是跟隨媽媽一起生活的單親女孩,像所有人都曾經(jīng)歷過的青春期一樣,壓抑、痛苦、無奈、迷茫,“突然間一個可怕的念頭讓她在傾盆大雨中停下了腳步”,而這個“可怕的念頭”其實只不過是一件深藍色的內(nèi)衣,她預知了自己會被老師強行要求脫下外套,縱然羞愧、不甘,卻又無能為力,而被大雨淋透了的自己,身上的那件白襯衣變得透明無比,內(nèi)衣被大家一覽無余,而她終于成為了大家的笑柄。
迪倫難以忍受,于是決定逃課去坐火車,到他父親身邊,而這件事是他們已經(jīng)約好的。然而,就在火車穿過隧道時,燈光熄滅了,聲音炸裂了,世界終結了。從一片死寂中走出來的迪倫,在一個山坡上,看到了他,崔斯坦。兩人開始了一段探索之旅,而慢慢地迪倫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終于,崔斯坦說出了真相,“迪倫,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
崔斯坦,則是擺渡人,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毒手。他說,“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后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
他們兩個在這段旅途中,相知、相許、相愛,然而,命運從最開始就決定了他們兩個的道路是不同的`。迪倫走入了新的世界,而崔斯坦需要接受任務,去引導下一個靈魂。他們縱然深深地愛著對方,卻無法相守,不甘放棄的迪倫重新走入荒原,尋找崔斯坦,然后一起回到她當初出事的那段隧道里。最終,迪倫找回了自己的生命,并成功帶回了崔斯坦。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愛情故事,我不否認這里的勇氣和真誠,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不敢相信是不是還有這么不顧一切的愛情,甚至這份強大的愛情里面,還有他人的被迫犧牲。就在迪倫重新回到荒原去找崔斯坦時,她看到了崔斯坦為了躲避惡魔牽著一個女人向前跑,而兩只緊緊牽著的手,刺痛了她的眼睛,讓她醋意大發(fā),于是,迪倫一遍遍大聲呼喊崔斯坦的名字,而驚異的崔斯坦一下子松開了那個靈魂的手,導致她喪生在惡魔手里。這種帶著負重的愛情,不知是否會永遠成為他們心頭的一道疤。
我很佩服迪倫的勇氣,如果向前走,不能和心愛的人一起,那么就向后走,走那條雖然沒有人走過,但可能是唯一希望的路。我自問,如果是我,敢不敢,這樣孤注一擲,特別是,在這條路上,迪倫自己可能無恙,更冒險的是,押注了崔斯坦的性命。而且,失敗的話,她也就放棄了與父母團聚的機會,這股勇氣和堅持,我想,真的很強大。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不是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和勇氣,而是讓我思考,如果我在這一刻死去,那么我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
活了28年,我不遺憾我沒有談過戀愛,也不遺憾計劃的四月份港澳行未來得及完成,不遺憾小時候的自己沒有現(xiàn)在對生命更清醒的認識,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跟父母好好道別,說一聲,我很好,很幸福,也很幸運。
擺渡人讀后感14
《擺渡人》是一本心靈治愈系小說,它媲美于《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
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金色的陽光從烏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 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者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迪倫認為自己在吉斯夏爾中學沒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癡,而與母親的無話可說更讓她缺乏友情和親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車去見他的父親,然而一場意外發(fā)生,她遇見了崔斯坦。
初始,迪倫還是個孩子,擔憂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在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的時候,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猶疑不安。此時,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然而在遇到座火車時的意外后,她遇到了擺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幫助她度過荒原時遇到了種種事情,在崔斯坦對迪倫的拼命的幫助下,使迪倫從一開始的依賴變成了對崔斯坦有了感情,而崔斯坦也愛上了迪倫。
迪倫在穿過荒原后,仍然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荒原后,她知道她自己如果再次回到荒原,她有可能再次死亡,徹底的魂飛魄散,是留是回,迪倫也曾猶豫,只是當想到崔斯坦鈷藍色的眼睛,及帶給她的濃濃溫暖,她堅決選擇了立即出發(fā)。
途徑那片湖泊,水底的怪獸,合力圍攻她,她就要放棄了!按匏固沟拿纨嬙谒X海浮現(xiàn),無比清晰,這讓她又有了繼續(xù)斗爭的力量”。
山路上行走,她摒棄一切雜念,克服本能的恐懼,低頭前行,她必須這樣做,不能看那些惡魔,一旦看了,就會被吞噬。 惡魔輪番的偷襲,企圖擾亂她的意志力。惡魔得到可乘之機時,一齊向她襲來,就在她驚慌失措的時候,崔斯坦的面容又一次浮現(xiàn)在眼前,迪倫變的充滿斗志。
經(jīng)歷了這么多,相逢之后的迪倫,徹徹底底的改變,她勇敢無畏。為了救助一個小女孩的靈魂,她義無反顧的沖出安全屋,機智地分散了惡魔的注意力,以此來給小女孩們爭取時間,這里展現(xiàn)出迪倫的變化。
為里愛,為了他們,嘗試一起回到迪倫之前的世界。雖然規(guī)則一直是這樣的,但是也許,也許他們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迪倫的心中有一輪太陽,一輪信念和愛的太陽。她堅持拖著崔斯坦返程。跋山涉水,他們再次回到火車事故地點。
迪倫蘇醒的時候,已經(jīng)被救援的人發(fā)現(xiàn),而崔斯坦呢?
開始,她以為他消失了,不停的自責。幸運的是,在出口,她看到了他,坐在出口的左側(cè)。他們再次相逢在新的世界。彼此打招呼“嗨,原來你在這里!
初讀之下,感覺這是一部關于愛情的小說,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的心靈成長史。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是一片無盡的荒原;穿越之后,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擺渡人,將自己的愛人引領回家,脫離無形的控制。猶如書的封面,無論如何黑暗,有愛的陽光,一切都會好的。即使是荒原,也會肆意長滿茂密的綠色。
《擺渡人》通過15歲少女迪倫的視角來解析如何去愛
擺渡人讀后感15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長河,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死亡,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詞。對于死亡,我們總是好奇又極其恐懼。在它不為人知的背后,究竟是萬劫不復的深淵,還是生命的再次輪回?《擺渡人》,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一場愛與死亡的考驗。
對于生存、死亡與愛,哪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因為不曾經(jīng)歷,所以無從得知。
想必在“偶遇”崔斯坦以前,迪倫從未思考過如此深刻的問題。十五歲的她正值花季年華,執(zhí)著于對父親的渴望,從而踏上尋父之路。不料發(fā)生意外事故,從火車殘骸中逃出的她,卻成為唯一的幸存者?悲喜交加之時,少年崔斯坦的出現(xiàn)帶給她希望的曙光;脑穆房烧骈L,仿佛走不完。但是要快點,再快點......
看著純潔無暇的迪倫,崔斯坦開始不忍心,開始有負罪感,開始掙扎:是否該告訴迪倫真相?她能否承受這殘酷不堪的現(xiàn)實?顯然,崔斯坦的內(nèi)心掙扎遠不及事情發(fā)展的速!澳阋呀(jīng)死了”,倘若有人對你說這么一句話,你會把他當做瘋子,可是對于迪倫,現(xiàn)實情況由不得她不信。“你不是唯一的幸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當崔斯坦忐忑說出真相時,迪倫內(nèi)心的沖擊可想而知,但她反而很淡然,最起碼表現(xiàn)的如此。也許是崔斯坦的出現(xiàn)不符邏輯,也許是荒原的景象不合常理,也許是魔鬼的出現(xiàn)帶來端倪,又或許,這僅僅是她冥冥之中的遇見,是她與命運近距離接觸的結果。然而,她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一個懷著激動心情渴望見到父親的孩子。不同于以往的靈魂,迪倫沒有傷心欲絕,沒有牢騷吵鬧,她甚至和崔斯坦聊起了荒原的事。她想知道荒原的一切,想知道崔斯坦的一切,在這個她自己的荒原。
在困難險阻中,他們彼此相依,漸漸產(chǎn)生了別樣的情愫。在崔斯坦無盡的生命中,第一次遇見迪倫這般的女孩,第一次產(chǎn)生了想永遠保護她的心情,甚至有了一份人性的感覺?蛇@不被允許啊,這不合規(guī)矩啊。最終他做出了決定:自己不能自私,不能耽誤迪倫,她在荒原隨時隨地都有被魔鬼吃掉的風險。況且,擺渡人是自己的職責,是亙古不變的使命,還有一個個的靈魂等待著自己的擺渡。所以,迪倫必須穿過去,而他只能留在荒原。
結界處,崔斯坦只能選擇放手。對于迪倫的熱切期盼,崔斯坦只能會以不得已的欺騙。看著她跳入萬丈光芒,他才就此心安。在彼岸的天堂,迪倫的生活并不如意,沒有了靈魂伴侶,再美好又有何意義?于是她選擇重回荒原,因為經(jīng)歷過,所以無從畏懼。
結局總是出乎意料:他們穿越了荒原,回到最初相遇的`地方。對崔斯坦來說這是奇跡,在他無盡生命里不可能做到的奇跡,而正是迪倫改寫了他的命運;對于迪倫來說這是執(zhí)念,在她信念里和所愛之人永不分離的渴望,而正是崔斯坦給了她渴望的動力。在這場超越生死的冒險中,崔斯坦一直是迪倫的擺渡人,這是他的使命。在這場生死離別的最后,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這是源于愛情。
迪倫用生命與靈魂詮釋了愛情的真諦,通過不懈追求告訴我們:因為心懷信念,所以無所畏懼。禁錮我們的不是黑暗,而是內(nèi)心的懦弱與膽怯。不要讓恐懼成為軟肋,執(zhí)著的信念才是傾盡一切的追求與方向。只要目標確定,不管路有多艱難,也要繼續(xù)堅強的走下去,做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擺渡人》讀后感02-09
擺渡人的讀后感07-02
擺渡人讀后感11-18
[精選]《擺渡人》讀后感11-15
《擺渡人》讀后感06-23
【熱】擺渡人讀后感07-10
【薦】擺渡人讀后感09-16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03-08
擺渡人讀后感【熱】09-09
【推薦】擺渡人讀后感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