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詞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間詞話讀后感
當(dāng)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間詞話讀后感1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嘆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里,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說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fēng)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tài)。
初學(xué)詩詞,偶有涂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說,詞人之詞,有倡優(yōu)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yōu)之詞,在于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于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于無形,不著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敘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人間詞話讀后感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個人對此比較感興趣。要說研究詞這一方面誰最有發(fā)言權(quán)我覺得應(yīng)該是王國維。于是在暑假里我閱讀了王先生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對詞之境界尤為推崇,開篇就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边@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理論,詩家所說的境界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
《人間詞話》中最為經(jīng)典的是提出了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病!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他用三首描述愛情的詞,來對標(biāo)人生的態(tài)度。人生的第一個境界,是需要一個目標(biāo),一個方向;第二個境界,是確定目標(biāo)后為之付出的.努力;第三個境界,當(dāng)你有了目標(biāo)和方向,并為之付出了努力,未必就一定能成功,那么請先緩緩,放松心態(tài),也許成功就在不遠處。
王國維說“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古人借詩詞是為了表達情感,書法心情。他們有的懷才不遇,有的感嘆世態(tài)炎涼,有的抨擊時政,還有的是表達離愁別緒,無不充滿了自己的性情。
王國維又對無我之境表達了看法,人只有在靜中可以得到。因此無我之境優(yōu)美,有我之境宏壯。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大概也是說的是這個意思吧。
當(dāng)詩人帶著強烈的情感,或喜悅,或憂傷,或惆悵,或悲憫,或思念,眼中的景物都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當(dāng)花瓣飄落的時候,憂傷的人會看到離別,思念的人會看到遠房的情人,惆悵的人會感到人生短暫。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有我之境”,是在由動到靜的過程中體會到的。
讀完《人間詞話》我不禁為王國維對中國詩詞了解之深感到深深敬佩。讓我更加理解古代詩人或詞人表情達意時候的心境,在讀詩詞的時候也能更加有共鳴。王國維對詩詞的觀察通過短短數(shù)言就可以講的如此清楚,實在是佩服。
人間詞話讀后感3
清代文學(xué)家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采取宋詞三首中各一句,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fēng)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
王國維選擇三首詞的三句話集在一起,選的很巧,集的很妙。我們每個人在確立了自己的奮斗目標(biāo)后,就要一往直前,勇于高攀,勤于探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biāo)就要有廢寢忘食的精神,有專一不二的熱愛,甚至為之消瘦憔悴也不動搖,不后悔,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biāo),就要刻苦學(xué)習(xí),認(rèn)真工作,遇到問題要不厭其煩,有不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的恒心,必須做到“踏破鐵鞋無覓處”,才會有“得來全不費工夫”。曾經(jīng)“為伊消得人憔悴”,曾經(jīng)“眾里尋他千百度”然后才可能“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才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求識的過程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酸甜苦辣的,在順境中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心志不衰,立下凌云志,勇猛向前,敢于拼搏,這個經(jīng)過除非親身經(jīng)歷了由淡到苦、由苦到甜的全過程,別人是無法真正體會到的。
王國維提到的三個境界,第二個境界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確立了目標(biāo)和奮斗方向以后,第二境界就是漫長的求學(xué)過程,肯不肯刻苦鉆研,肯不肯下苦功,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兩種結(jié)果,正如馬克思說的“在科學(xué)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怕勞苦,沿著它的陡峭小道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它光輝的頂點”。
人間詞話讀后感4
《人間詞話》它其實本身便是讀后感。表面上,它脫離了原詞,便成了只言片語;實際上,它又的確能獨立存在。說它字字珠璣形容,絕不為過。
初讀《人間詞話》,是讀詞論;再讀,便是讀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本辰,是藝術(shù)的極致追求,也是全書的關(guān)鍵詞。
境界一詞是王國維先生所寫的精神核心所在!坝芯辰缱猿筛吒瘢杂忻!贝司淙缃鹗瘮S地,沁入心脾。如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創(chuàng)下“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呢。如歐陽修深沉之境,寫下“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guān)風(fēng)與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慨嘆。似稼軒的豪放之境,譜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塞上絕唱。如李后主幽婉之境,彈奏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似容若的落拓不羈,發(fā)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之言。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種:“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薄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個境界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異曲同工。此境妙在“頓悟”。欲成大事者,必先披荊斬棘,百折不撓。第三境界猶如不速之客,讓成功的靈感乍現(xiàn)。此感在迷惘之后,在不經(jīng)意間,空然降至,讓人豁然開朗,絕處逢生。給人以開闔的'意境。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成功的靈感或許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個回頭,冥冥中有個方向指引著你。
對比自己,我怕是連第一個境界都沒嘗遍滋味。在這里,我只是根據(jù)所看之書比對著自己九牛一毛的人生經(jīng)驗來對我未來的見解拋磚引玉。我想,當(dāng)我垂暮之年,飽嘗人生百態(tài)之后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慨吧。
【人間詞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間詞話》讀后感03-09
人間親情作文03-15
《在人間》讀后感10-24
在人間的讀后感05-19
《在人間》讀后感02-17
在人間讀后感01-13
在人間讀后感06-27
人間草木讀后感02-04
人間值得讀后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