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百年孤獨讀后感1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
上學(xué)期本著練習(xí)英語的目的艱難地讀了三章左右的英文,放寒假回來因為耐心有限又找了中文版來讀,這樣一本書,讀起來感覺沒有什么目的性,作者看似忙碌地在敘述這個家族的故事,再加上奇幻的,甚至有些奇異的想象,總是很有畫面感,腦中不停地閃過一幅幅插圖。在這樣的想象里,短短一百年似乎描繪了太多的東西,比如數(shù)次的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帶給馬貢多的變化,帶給人們的變化。異常是讀到火車來到馬貢多,帶來的各種近現(xiàn)代工業(yè)禮貌的成果,莫名地使我想起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地表演,那種文字描述的忙亂和新興事物拔地而起的迅猛如出一轍。(奧運會開幕式煙囪拔地而起,舊時代的農(nóng)夫被趕走那一段)
全書的資料真的很豐富,雖然我一向不喜歡一本小說帶有太多的東西,但《百年孤獨》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就像作者在說:“嘿,我也不想寫這么多,所以我們還是一筆帶過吧”,作者平靜地在講故事,卻已讓人浮想聯(lián)翩,這些東西不是作者強安上去的,而是故事本來就有的,異常是在這樣一個世界里的故事。
因為前面讀了兩次,這樣關(guān)于“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故事就很有印象,他能自我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球是圓的,他的冒險精神和專研精神讓人記憶深刻。在不明白整個故事的脈絡(luò)的時候,我以為他會被隔離在禮貌的'邊緣,我就對旁的人講,這樣一個人若是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里(和科技發(fā)展接軌的環(huán)境里),必定是科學(xué)研究之奇才。之后慢慢讀下去,百味陳雜,對他最好的評價就是他死的時候有人說的那句:“我來參加國王的葬禮!”,他的確是這個孤獨家族的國王。
說到孤獨,叔本華說:”人生的空虛不在于人的孤獨,而在于心的寂寞“,這個家族里的人似乎都是這樣,輾轉(zhuǎn)反側(cè),都沒有一個人得到內(nèi)心的充實(可能第四代里的蕾梅黛絲是個例外,那里我沒看懂)
讀這本書,我感覺不用帶著主觀的色彩去讀,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發(fā)光的地方,但同樣又沒有人是完人,可憐、可悲、可敬、可嘆,可是你又沒有時間去感嘆,作者拖著你一路小跑,于是你看他們的故事,時光在字間穿梭,這樣一個人的形象會在你的心理不斷地完善起來,但同時你又看不清楚,看不真切。這也許是我閱歷不夠的原因吧,所以說:似懂非懂,還得交給時間來琢磨。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2
這個假期又重溫了一遍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記得第一遍讀它的時候,我被各種“差不多”的姓名,各種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整個人都不好了,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再看,連同這本書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解,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復(fù)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由此孤獨的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jié)。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jié)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栋倌旯陋殹访枋龅氖腔羧ぐ⒖ǖ蠆W·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luò)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chuàng)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馬貢多的繁榮;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nèi)栽谶@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币驗轳R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fā)明連接起來?上У'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后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dǎo)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后、保守直至沒落。于是,書中結(jié)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白儸F(xiàn)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xiàn)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guān)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jié)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栋倌旯陋殹返淖髡呒游鱽啞ゑR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個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并再也不會出現(xiàn)。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3
有這樣一句歌詞唱到“孤單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總不能明白其含義。后來反復(fù)琢磨設(shè)身處地去考慮,倒是有些懂了的苗頭。正是因為孤單,才使一群不甘寂寞的人兒齊聚在 一起,彼此消磨著對方的時間,去寬慰自己的顫抖的心靈。而與此對立的,縱使這群孤單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在紙醉金迷中沉淪,自己內(nèi)心的'墻依舊把自己圈存在哪只有自己的密閉的空間內(nèi),所以他們注定孤單。
正如同我剛開始對那句話的不了解,我在讀《百年孤獨》這本小說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孤獨二字在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高。但當我合上書本,再去細細品讀,卻又看到了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隱藏著的孤獨,甚至乎那個時代的孤獨 。
孤獨之處首先體現(xiàn)在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故事中的第二代貝麗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阿瑪蘭妲以及從他們身上展開故事中聯(lián)系到的相關(guān)人物的結(jié)局都不約而同地體現(xiàn)出孤獨二字。
就好比布恩迪亞上校,在他身上當 真發(fā)生著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誰會猜想到當初那個延續(xù)著父親沒做完的事業(yè)在實驗室里煉金的寡言的男人,有一日會成就那樣一番大事業(yè),征戰(zhàn)沙場,殺敵無數(shù);又有誰料到原本對梅蕾黛絲充滿愛意,對家庭充滿關(guān)懷的男 子會在戰(zhàn)爭中漸漸迷失其本性,變得麻木不仁;更不會有人料到其結(jié)局竟是那般。
原本與梅蕾黛絲結(jié)為夫婦,孝順的布雷迪亞本是感性的,如果一定要把孤獨往那個時候的他身上套,大概只有他一人在實驗室里煉金的時候了 。但戰(zhàn)爭,因?qū)δ翘帯笆劳馓以础钡臎_擊而爆發(fā)的戰(zhàn)爭卻使他徹底改變。冷血,孤僻,對周邊的人充滿警惕。他禁止一切人在其劃定的范圍以內(nèi)出現(xiàn),包括其母親。用武器圍成了人墻,把自己包圍其中。
至于其他人的孤獨,我搞不懂為什么阿瑪蘭妲要讓自己籠罩在孤獨中,一直費盡心機想要博得意大利技師皮埃特羅的喜愛,到手了卻死活不要,讓皮埃特羅落得自殺的下場。后來又有了情人赫里索多上校,兩人情至深處又斷然拒絕其求婚,終使自己在悲傷與孤獨中渡過。我想也許是因為她失手害死了梅蕾黛絲而產(chǎn)生的愧疚感,讓她詛咒,也不允許自己得到幸福吧。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4
讀了大半個月,這本《百年孤獨》總算是讀了一半。然而,我也終于再也讀不下去了。也許是這本書的閱讀門檻太高,雖然無數(shù)文學(xué)巨匠都大力推薦,但我還是沒有讀出他的好來。當然,再次強調(diào),不是自己淺薄得要批判這本書,僅僅是作為一個低水平讀者記錄一下自己的幾點感受,為自己這半個月做個總結(jié)。
第一,如很多人所說,文章里面的名字實在是太類似,甚至完全一樣的。當然理解這是一個家族幾代人,但是還是想吐槽南美人的名字真的太貧乏了。這直接影響了閱讀體驗。
第二,故事性缺乏。讀了半本,幾乎沒有覺得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也許是文化差異,總覺得故事的邏輯太簡單,或者說里面人的邏輯太簡單。兩個人遇見對上眼,之后沒有鋪墊,沒有逐漸的升華,兩個人就至死不渝了…再比如,吉普賽人和那家人的感情也讓人覺得不能理解?傊褪谴蠹易鍪碌囊蚬P(guān)系都讓人覺得簡單到不能相信。有人說,這書是南美的紅樓夢,我實在不能茍同。紅樓夢里面那么多復(fù)雜的關(guān)系,每個人說的話,掕出來都能細細的品半天,細膩又含蓄的感情也比這本書里那些簡單粗暴的感情更加抓人。
第三,文學(xué)性的角度好像也沒有很多引人入勝的'描寫。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讀了半本,對我而言,整個村子的情形還是很模糊,或者說只是一個素描。而紅樓夢讀完,大觀園的亭臺樓榭,雕梁畫棟幾乎躍然于眼前。
哪怕同樣拿翻譯的書對比,每當讀到基督山伯爵的出海的時候,地中海藍天白云,孤舟白帆也能馬上在腦海浮現(xiàn)。而這本書的感覺就是自始至終都在一片朦朧中看一批人來來回回的做一些邏輯簡單的事情,讓人提不起閱讀的興趣。
當然了,最后再次強調(diào),這只是我淺薄的讀后感。有幾乎百分百的可能性是我沒有看懂,然而我卻實在提不起興趣再去看了。謹以此文做個了結(jié)。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5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里,濃縮著一個世界,濃縮著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著世上所有的孤獨。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更像是空虛的靈魂。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從書中的人物身上讀到了我們在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個屢敗屢戰(zhàn)的、不屈不撓的科學(xué)家,他有無窮的想象力和毅力。他是所有科學(xué)先驅(qū)的反映,狂熱而冷漠,魯莽而冷靜,探索的.欲望和放棄的念頭,各種矛盾的性格一個接一個地反映在他身上。
他試著用磁鐵挖金子,他試著用望遠鏡當武器,他試著把水銀熔煉成金子。他的努力沒有得到人們的理解,甚至他每天和他住在一起的妻子烏爾蘇也反對他的努力。
但當他揭露了生活中的所有秘密,他被當作瘋子,綁在一棵栗樹的樹干上,很快就被遺忘了。
昔日的煉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著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用這句話來表達對所有拓荒者的深切同情。
烏爾蘇是個勤奮的工人。在這個偶爾混亂的家里,她是家里經(jīng)濟和精神上的支柱。她從來沒有享受過唱歌的樂趣,也沒有享受過玩耍的樂趣,她的勞動把她緊湊而孤獨的生活像拼圖游戲一樣拼在了一起。
她無處不在。她的身影出現(xiàn)在家具迷幻的反光里,出現(xiàn)在樸素的世界里,出現(xiàn)在糖果小作坊的喧鬧聲里。她是空靈的,就像一個亡靈來到地球上,通過勞動來贖罪。最后,隨著她的死亡,她的名字掉進了記憶的深淵。
作者寫出她冗長的一生,同時也是對哥倫比亞所有孤獨的勞動著的贊歌。
至于最孤獨的先驅(qū)者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一生發(fā)動了大大小小的三十二次起義,結(jié)果卻毀了他為恢復(fù)往日生活而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爭果實。
他逃脫了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處決,被任命為革命軍隊的總司令,卻只換來在馬孔多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他的生活像颶風(fēng)一樣強大,像靜水一樣孤獨。就像那些在哥倫比亞為自由而戰(zhàn)的人一樣,無論他們生前做了多少事,大多數(shù)人死后都會忘記。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6
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百年孤獨》,印象最大的不是所謂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而是近一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里那一種流傳已久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雖然在最后的那場颶風(fēng)中消散了,可是,這種孤獨感不是因也不會因為墨爾基阿德斯的預(yù)言或許是詛咒而消散,這種孤獨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家族里的每個人在成熟之前都像烏蘇拉說的那樣很乖,可在胡子長出來之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這種變革,我認為大概是他們自己的生命到了與自己的孩提時代告別的時候就突然迷惘了。這種迷惘,來源于自己與環(huán)境與生命的關(guān)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沒有了方向,在建立馬貢多之后,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率領(lǐng)著他的朋友們?nèi)ふ彝饷娴氖澜,布恩迪亞上校發(fā)動的那三十二場不成氣候的戰(zhàn)爭其實是為了一種高傲,奧雷良諾第二先前的花天酒地難道不是一種空虛嗎,連這個家的主心骨烏蘇拉,誰能說他的內(nèi)心不也是孤獨的嗎?每個人的孤獨,導(dǎo)致最后的心理畸形,也就演變成了命運的畸形。
人是應(yīng)該自經(jīng)歷某些磨難,經(jīng)歷某些事情,或者是在無風(fēng)無浪的'生活中悟出一種態(tài)度,這一種態(tài)度可以使我們不孤獨,也許身邊沒有多少人,可不會讓我們?yōu)橐晃兜墓掳寥グl(fā)動戰(zhàn)爭,在失敗后把自己鎖在房子里作小金魚。不會讓我們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其實每個人都有書中的那些人孤獨的趨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可要不要那樣的活著,像布恩迪亞家族的那些人無病而老死?答案肯定是不要的,我們的生活是現(xiàn)實的,有時候想得太多,會導(dǎo)致這種孤獨的迷惘。
孤獨讓自己把自己鎖起來,自己把自己鎖起來又增加了孤獨感,烏蘇拉不會明白,他想把自己的子孫培養(yǎng)成教皇的想法的關(guān)鍵不在于看住他,而是在于教育那種溫暖,家庭的溫暖,生活的美好向往,自己的人生仍是空白,可以在這張白卷上寫下輝煌。這樣,孤獨不會持續(xù)一百年。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7
最近讀了一本書《百年孤獨》,第一次看這本書,立刻被書名和各種復(fù)雜的人物,以及莫名其妙思緒所吸引。孤獨構(gòu)成了這本書和所有人物的基本格調(diào)。整個布恩迪亞的家族呢,都是不太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天不與人說話,有的為做一個目標瘋狂的去做,并不考慮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的使整個家族與世界隔絕,瘋狂的導(dǎo)致家族的一個人綁在樹上,最后被螞蟻吃掉。這種冷漠孤獨的狀態(tài)讓人心酸。讓你會為之沉思,他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的都市里,每天都是繁華熱鬧,但在繁華熱鬧之后還是感到一絲難以抗拒的孤獨。雖然網(wǎng)絡(luò)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每天在重復(fù)的模式中找不到真實的自己。唯有自己在安靜的角落里,靜靜的看書的時候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樂趣。我對家族的一個女性——烏爾蘇拉印象非常深刻,她為了與孤獨對抗做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依舊走向孤獨的深淵,投入孤獨那冰冷無情的懷抱。最后她仍然無法戰(zhàn)勝這種孤獨,她的堅強使我震驚,家族中每一個人都被孤獨包圍著。慢慢的走向一個孤獨的懷抱,可她并沒有放棄,直到她死亡,她也沒有放棄,她要把家人從孤獨中喚醒,幫助家人擺脫孤獨的懷抱。家族中的其他女性也慢慢走向孤獨,只有她一直保持著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被卷入這混亂的迷失生活當中,她沒有迷失方向,她找到了自己并堅定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們生活在充滿陽光和誘惑的時代里,我們每個人都被各種各樣的誘惑包圍著。但真正能不被誘惑的人又有幾個呢?突然感覺能不被誘惑的人,有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也被烏爾蘇拉抵抗孤獨的.決心勇敢而感到榮耀,烏爾蘇拉從不退縮,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自強不息,活出波瀾壯闊的一生。由衷的佩服她,學(xué)習(xí)她頑強向命運抵抗,終于活出自己的燦爛。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筆下的充滿著神話和幻想的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這本書雖然有點難懂。但讀起來會讓人回味無窮。非常喜歡里面一段經(jīng)典的語句是: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fù)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jié)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xiàn)實,唯有孤獨永恒。希望你讀到這本書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8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我看得最困難也是最久的一本書,每一代人都用同樣的名字命名,這常常讓我頭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
先說說情節(jié),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xù)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上。書中有一個很有象征意味的情節(jié),就是不眠癥的情節(jié),馬孔多鎮(zhèn)上的居民隨著何塞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夫婦的養(yǎng)女雷貝卡的失眠而相繼患上不眠癥;剂诉@種失眠癥,最可怕的不是睡不著覺,而是失眠癥必然演變成健忘癥。
開頭會忘掉童年時代的事兒,然后會忘記東西的名稱和用途,最后再也認不得別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聯(lián)系。為了生活,馬孔多的居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簽,如給牲畜、家禽和植物標上名字:“牛”、“山羊”、“豬”……看到那里我不禁想了想,如果哪一天我們連標簽上的字的含義都忘記了,那又該怎樣辦?這些標簽上的字的含義,都是我們歷經(jīng)幾千年的學(xué)習(xí)與探索才發(fā)明出來的歷史,如果我們忘記了歷史,的存在也許就會變得毫無好處。
故事中布恩迪亞家族的讓我覺得壓抑,并不是正因家族氛圍有多么森嚴,而是這個家族人與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這百年的蹉跎歲月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歸起點,社會的發(fā)展,家族的變遷,都在不斷重復(fù)圓周軌跡,到最后卻什么也沒有留下。
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擁擠的人群里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周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么想的。
我堅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于此。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9
花了大概半年時間完成《百年孤獨》的第二遍。雖然是第二次,但感覺還是很難理解?赐暾緯,我很累,不知道自己懂了多少。他們在堅持自己的理想,但似乎沒有堅持下去。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都堅守著自己所謂的理想。也許是因為上帝不希望人太幸福;所以,當上帝懷著無限的善意創(chuàng)造萬物時,它就會被魔鬼毀滅。就像馬爾克斯說的,布恩迪亞家族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這樣的:街上的女人會讓人流血,家族里的女人會生下豬尾巴長的孩子,斗雞會殺了男人,讓男人終身愧疚,子彈會引發(fā)二十年的戰(zhàn)爭。輕率的職業(yè)生涯只會讓人迷失和瘋狂.當老烏蘇拉離開時,整個布恩迪亞。梅爾基阿德斯是一位睿智和先進的代表,他與布恩迪亞家族有著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的重要成員。他預(yù)見到了一切,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所有人死去,家庭衰敗。為什么?
直到現(xiàn)在,我都沒有明白這個角色的作用,是人類無奈的表現(xiàn)嗎?烏蘇拉是這個家庭的精神支柱。作為來自馬孔多的第一代移民。布恩迪亞發(fā)現(xiàn)了馬孔多,他們在那里生根發(fā)芽,發(fā)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他們也衰落了,帶來了戰(zhàn)爭、流血和瘟疫。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微縮的世界,一切,人類特有的躁動不安的心;蛟S我也應(yīng)該說說奧雷連諾布迪亞上校,直到他去世我還是不理解他。我不明白為什么阿瑪蘭坦-烏蘇拉回來和馬孔多過著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是業(yè)主?她的祖母也有類似的精神和意志力,但她從來都不是烏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們“變態(tài)”的愛情。不知道這么說合適不合適。布恩迪亞家最后的愛,結(jié)束了這個曾經(jīng)輝煌卻寂寞了一百年的家庭。就像神秘的羊皮紙預(yù)言的那樣,家里第一個人被綁在樹上,最后一個人被螞蟻吃掉。
可能我看不懂書里更大更深刻的含義。一本書一百個人看,就有一百種理解。只看到了他們拼命想擁有的一些感情,卻沒有做出相應(yīng)的努力。也許他們自私,也許我們也一樣,但他們應(yīng)該一直努力工作,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0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讀到快一半的時候并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回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栗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后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制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后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yīng),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chǎn)生于人內(nèi)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秘和羞于與人訴說的秘密,而這兩種狀態(tài)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么,也許是內(nèi)心最深的秘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么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并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guān)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shù),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里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1
封閉了內(nèi)心,就將迎來不遠處的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鎮(zhèn)和歷經(jīng)了七世的布恩迪亞家族雖然看似是不著邊際的魔幻,實則是在以及其夸大的藝術(shù)角度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世界中,人心的孤獨。
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是造就孤獨的最大原因。與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一樣,現(xiàn)今的摩天大樓中,我們終日抱怨著自己孤獨,尋找著克服孤獨的方法,但是卻總是忘了在對待他人的時候敞開自己的內(nèi)心。雖然有進行過嘗試,但卻不曾有過完整的堅持,懷著對他人、對社會、對世界萬物的不信任,把自己獨立在一隅,然后孤獨地變老,懷念著小時候心中曾有過的對世間所有的愛和信任,懷念著那些曾如此貼近自己的內(nèi)心、卻被自己阻隔于門外的人,懷念著當時不曾在乎著的過往,在一陣寒風(fēng)后,歸于塵土,不留下一絲存在過的痕跡。
若是將所有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也許就能打破人們心中的堅冰,將孤堡上的厚重的磚墻推倒,再次撿起幼年時曾在不經(jīng)意間丟掉的、對世界的信任。
也是因為缺乏堅定的信念,才會造就荒誕的“孤獨家族”。
書中,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曾帶領(lǐng)著眾人走出馬孔多,尋找著機會打通與外界交流的通道,但卻一遍遍地與成功背道而馳。若是有過堅定的想走出去的信念,并且堅持著、不放棄,也就到達了海洋的那一岸,自然就不會存在著百年的孤獨與寂寞。
不置可否,如果我們喪失了對國家的精神信仰,也就會如同行尸走肉般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落后、麻木、荒誕,喪失,最基本的人行道德。但若是能始終堅定地懷揣著對國家的堅定精神信仰,一步步堅定地走下去,就能游過咸澀的海水,到達對面灑滿陽光的黃金海岸。
“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作者以這樣的結(jié)尾將馬孔多留在了那個充滿著魔幻和現(xiàn)實的大陸上,也滿心希望布恩迪亞家族就與馬孔多小鎮(zhèn)一起永遠留在虛擬的現(xiàn)實中,。
現(xiàn)實的世界畢竟不可能避免遭受孤獨的侵蝕,但若是我們嘗試著敞開心扉,去接受、去包容、去真誠地對待這個世界,堅定著心中的信仰,相信不管再有怎樣奔涌的洪流也荼毒不了內(nèi)心遠袤的洪荒。
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永遠地沉默在那馬孔多小鎮(zhèn)上,隨著風(fēng),一起消滅了蹤影吧。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2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一部杰作,他因這部偉大的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馬爾克斯使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那些由于愚昧、保守、落后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獨,表現(xiàn)了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命運而產(chǎn)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這種孤獨的民族性成為阻礙民族或國家進步的一大障礙。
我是在幾個月前閱讀這本書的。書的開頭是那樣的奇異——“多年以后,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我登時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越往下讀,竟發(fā)覺自己是愈發(fā)地欲罷不能了。
從故事的開始到結(jié)尾是很漫長的——竟跨越了七代人。首先出場的是布恩蒂亞以及他的妻子烏蘇娜。他們開拓馬孔多鎮(zhèn)的過程著實是已經(jīng)令人驚奇不已了。而布恩蒂亞同吉卜賽人進行的種種交換更是讓人感到荒謬至極,更為可笑的則是他將幾十枚金幣全部熔化后無法將它們重新提煉出來的情節(jié)。不過看到這里的時候,我還只是覺得這部作品非常好笑而已。
接下來的情節(jié)變得更加精彩,從意大利來的鋼琴師皮埃特羅-克列斯比因追求阿瑪尓塔沒有成功而割腕自盡,奧雷連諾的`妻子雷麥黛絲難產(chǎn)而死……這些情節(jié)可謂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讓人在閱讀時完全沉浸其中,心情隨著內(nèi)容的變化忽而激動、忽而憂傷。
隨著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布恩蒂亞發(fā)了瘋,被鎖在樹上,烏蘇娜也變得日益衰老;奧雷連諾上校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沒有意義的戰(zhàn)斗之后,終日以做小金魚度日……看到這里時,他們所共有的悲劇性命運令我感到十分疑惑,但我仍不能明白個中的因由。
再到后來,情節(jié)已逐步推向高潮。當阿卡蒂奧的長女雷麥黛絲飛上天空從此消失時,我感到情節(jié)的荒誕實在已到了讓人完全無法想象的地步;而當梅梅的兒子最終破譯了神秘手稿,整個馬孔多被突如其來的狂風(fēng)夷為平地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布恩蒂亞家族的七代人有著相似的名字,看似不同的性格和相異的外貌。但究竟是什么讓他們最終都走向毀滅呢?作者在書中顯然已給予了我們許多暗示:“是孤獨!彼,我們一定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性格,決不能讓自己固步自封。只有這樣,布恩蒂亞家族的悲劇結(jié)局才不會再次上演。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3
拉丁美洲作家馬爾克斯的名字是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獨》就是他展示其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作。讀過他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極善用絢麗而無羈的想象構(gòu)造出一個仿佛神話中的世界。
馬爾克斯幼年生活于哥倫比亞沿海小鎮(zhèn)。外祖母在夜間經(jīng)常為他講敘民間傳說和印第安人的神話。反映于創(chuàng)作之中,就是他那種“幻想而又不失真”的魔幻風(fēng)格。
《百年孤獨》還是馬爾克斯采用外祖母那種“不動聲色的講著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第一例。為了這個漫長的“百年故事”,他想了十五年,而后因為目睹一個老頭帶著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那時候,馬戲團把冰塊當做稀罕寶貝來展覽)的場景而開始動筆,《百年孤獨》使他真正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而他往往十分重視小說的第一句話,因為他認為這決定著全書的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甚至篇幅,故而《百年孤獨》開頭的這第一句話也同樣含有這種神秘的信息:“多年之后,面對槍決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人們?yōu)榇税l(fā)明了一個新時態(tài)名詞“將來過去式”來為之命名。馬爾克斯真正動筆寫作《百年孤獨》僅花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然而這之后他就引起了世界文壇的一次“爆炸性”的事件,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蘑菇云”讓全世界的讀者為之震撼不已,癡迷而吃驚。
《百年孤獨》中講敘的一切都具有令人不敢置信的奇妙效果,其中糅合著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信念和意識,比如認為人的死亡是因為河水或石頭在召喚人的靈魂等等,以及阿拉伯的神話。在小說中,萬物有靈,人鬼共世,時空上則迂回,迷離以表現(xiàn)人生的輪回,他還相信預(yù)感和預(yù)示的作用,以此為以后的故事發(fā)展埋下種種神秘的伏筆。
《百年孤獨》被評論界贊為“二十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杰出的長篇小說之一”。其作者馬爾克斯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成為拉美小說界的“”。
《百年孤獨》是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最的代表作。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4
買了這本書差不多有一個多月了,一直放在書架上,沒開封。一直沒時間看,后來聽一個微博上的朋友說,這本書很震撼,所以借春節(jié)假期之際,開了封。果 然很震撼。對南美不了解的我,通過這本書可以知道個所以然。作者馬爾克斯通過對小說情節(jié)的肆意構(gòu)造又讓其沉浸于現(xiàn)實之中,將拉丁美洲人的生活方式和細節(jié)與 天馬行空的故事進程交融在一起,通過描寫一個小鎮(zhèn)(馬孔多)的興衰和盛敗過程彰顯出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進程,通過描寫一個家族的`新生、鼎盛到?jīng)]落和消亡過 程來展示整個南美人的風(fēng)土人情和生活面貌。情節(jié)之離奇、過程之曲折,色彩之濃烈,結(jié)局之意外,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全篇小說的孕育能力和掌控能力。整篇文 章都被一種異樣的孤獨所籠罩,讓人窒息。很奇特,我對作者寫這篇小說的動機很感興趣,有機會,一定要查查資料,看看作者出于何種目的寫這篇小說。
當我看完這部小說的時候,我竟然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部小說與我國的古典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首先都是描寫一個家族,而且極力將其所處的歷史背 景淡化模糊,重點敘述故事內(nèi)容和勾勒人物個性。其次,巧妙的將虛幻和寫真的寫作手法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故事情節(jié)無限伸展,無邊無際,使小說中的人物無限穿 越,鮮活如生。最后相似的地方,就是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都能在現(xiàn)實中找到影子。再一次佩服加西亞.馬爾克斯,但對人物個性描寫還是 及不上曹雪芹,不同的是馬爾克斯寫完了,曹雪芹卻沒寫完,留下一個巨大的遺憾。
印象中的南美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有神秘的瑪雅文化和原始部落,也有現(xiàn)代文明和工業(yè)革命。美麗而又富饒的地域和勇敢勤勞的南美人卻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們與 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沒有經(jīng)歷過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但是發(fā)展卻遠不及歐洲和北美。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他們之后,就變成了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后來又成了葡萄牙人的殖民 地,成了冒險者的天堂,同時把戰(zhàn)亂也帶進了這個地方。就如作者的故鄉(xiāng)一樣,到如今,也還在戰(zhàn)爭不斷。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百年孤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百年孤獨讀后感10-21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11-07
《百年孤獨》讀后感01-13
[經(jīng)典]《百年孤獨》讀后感08-01
【經(jīng)典】《百年孤獨》讀后感08-06
《百年孤獨》讀后感【熱】03-05
【熱】《百年孤獨》讀后感03-03
《百年孤獨》讀后感【精】03-06
百年孤獨學(xué)生讀后感03-06
【熱門】《百年孤獨》讀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