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讀《擺渡人》有感15篇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擺渡人》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擺渡人》有感1
一本書,一段故事,一種靈魂,一個擺渡人。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擦洗了一遍我的眼睛,更是因為它找到了我們的荒原。千篇一律的皮囊,萬里挑一的靈魂。
在這字里行間的世界里,我先找到了一輛列車。是那個15歲的女孩兒迪倫,為了去見自己的爸爸,踏上的一輛列車。那輛銹跡斑斑的列車,像極了她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反復(fù)中顛簸搖晃著。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不都擠過這輛車?枯燥無味的生活,誰沒有過?感到厭倦了,它依舊行進著,又無可奈何。雖然這是輛“不歸”的列車,可他偏偏又真實存在著,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絞盡腦汁從這輛車上下來。不過一部分人是下不來的,他們只能昏昏噩噩的在上面待著。我能找到這輛車,是因為我坐過它,因為它是真實存在的。
荒原,是屬于這個世界的底色。同時更是你我心靈的投射。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走過的荒原,或草原、或高山、或峽谷,它是什么樣子,完全取決于自己。你可以把它創(chuàng)造成翠綠的草地,用心情創(chuàng)造出晴空萬里的天氣;同樣,你也可以將它破壞成懸崖斷壁,把天氣染成灰暗色的心情。這完全取決于自己。不過它再變成什么樣,都是你自己必須走過的荒原。走什么樣的荒原,這完全取決于自己。
“為什么荒原不能稍微平坦一點呢?”
“這是你的錯,而且都是上坡路,也是你的錯!
安全屋,一個可以避風(fēng)避雨的地方,無論它有多破敗,每當(dāng)升起火時,它依舊是你在黑暗中的光,用來阻擋黑夜與其中的魑魅魍魎。在荒原中,日復(fù)一日的顛簸后,都有一個這樣的'小屋,靜靜地等待著,專門等待著。一見到它,我們就沒有了白日的緊張,我們的心也就知怎樣安放。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靈魂的向?qū)АT谶@個世界里,擺渡人找到靈魂,帶他們走過荒原,渡他們步入天堂,他護送了成千上萬的靈魂,遇到過各色各樣的人。直到在列車上,那個擺渡人遇到了一個有趣的靈魂。他像往常一樣引渡,帶她日日穿過荒原,匆忙奔入小屋。但那個獨特的靈魂,也逐漸讓他意識到自己同樣在這輛列車上。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被擺渡的人。所以說,擺渡人也需要擺渡人。
生活中的擺渡人不亦是如此,師生間的教學(xué)相長,親子間的相互成長。他們像船與船上的人一樣,若人不乘船,便溺水而亡;船不載人,便無了方向。
千第1篇律的皮囊離不開擺渡人,擺渡人也離不開萬里挑一的靈魂。否則,都是擠在同一列車上的人。如果想下車,不然成為擺渡人,遇見有趣的靈魂;不然做個有趣的靈魂,尋找自己的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2
我曾在茫;脑鲆娔悖闾焖{色的眼睛照進了我的心里。我曾在惡魔圍繞下遇見你,你為護我周全舍棄了你自己。我曾在湍湍急流中遇見你,你在黑色的湖水下救回我微弱的氣息。最后,我在靈魂的回歸處遇見你。你帶我擺渡出魔鬼的世界,我?guī)慊匚业囊簧?/p>
讀完《擺渡人》,像是做了一場大夢。夢里真正看到了靈魂出入的透明結(jié)界,真的看到了黑色詭異的湖水。像是陪迪倫和崔斯坦一起站在暮色下,看他們對彼此的表白和親吻。我與他們從未謀面,卻像是一起度過了幾個年頭一樣熟悉。屬于他們的冒險,卻緊緊地把我的心攥在手里。在書的最后幾頁,因為擔(dān)心他們是否能夠重逢,忍不住反復(fù)深深地呼吸。
我忍不住開始幻想和期待,在我生命的盡頭,是否有人等待擺渡我的靈魂。我是否會感受到這種珍貴,并為此不顧一切。生命是一場旅行。我很少去想它的終點是什么,因為不敢觸碰。我害怕我墜入無邊的黑暗,或是萬丈的深淵,吶喊變成寂寞的回響,與我愛的那個有著溫暖的風(fēng),和熱鬧聲音的世界永遠抽離。我不知道死后是否能與想念的人相見,但我相信命定的`緣分。生而為人,必有所尋。與其說迪倫是死過才遇見了崔斯坦,為了崔斯坦而回到人間,不如說這是一場設(shè)定的遇見。迪倫本來的生活蒼白而貧瘠,并不溫和的母親,模糊遙遠的父親,反而生命結(jié)束后遇見的崔斯坦,才是她最親密的人。
崔斯坦為她的生命注入期待、幸福、嶄新的一切,她帶崔斯坦走出荒原,結(jié)束周而復(fù)始的使命。他們共同重獲新生,用愛情喚醒了沉睡的靈魂,使遙遠而單調(diào)的未來,變得充滿意義。所以我寧愿相信,生命是一場靈魂之間的相遇。彼此都有缺口和迷惘,因為遇見了契合的拼圖,才完整了自己。
不管是親人,愛人,朋友甚至寵物,他們都是為了我們而來,是一場預(yù)謀的邂逅。你永遠不知道誰的出現(xiàn)悄悄地改變了什么,為你圓滿了哪一段軌跡;而你又為他帶去了什么,改變了他本來的日子。
生的美好,就在于這種遇見吧。也許我對生活偶爾厭倦,在日復(fù)一日的生活中時有抱怨。但我會永遠記得我和迪倫一起穿越的那片荒原,記得那場美得讓人落淚的遇見。
我會相信這世上我所遇見的,都等候我多時。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個轉(zhuǎn)身,漫不經(jīng)心的一個下雨天,卻是準備已久的重逢。包括遇見迪倫和崔斯坦的我,遇見我寫下的這些字的你。
生而為人,必有所尋。
讀《擺渡人》有感3
老師給我推薦了一本書,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擺渡人》。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我很好奇:百度人?主人公是不是很聰明,什么都知道呢?
老姐說:“這是鬼故事吧?”我一陣好奇:“為什么。俊崩辖懔x正辭嚴地回答:“因為人死后要過一條河,渡你過河的不就是擺渡人嘍!”聽她這樣一說,我的好奇心又要出來多住幾天。
正如老姐所說,這是一個“鬼故事”,但這個“鬼故事”是會讓人唏噓不已的故事,它并不恐怖,卻讓人心憂;它并不偉大,卻讓人感動;它并不真實,但卻透出了愛的真諦。
崔斯坦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又要來活兒了!”他等待著下一個靈魂的到來,帶它穿過荒原,荒原是每一個靈魂去往另一個世界的必經(jīng)之路,途中會有惡魔出現(xiàn),把靈魂帶到惡魔的組織。而崔斯坦的任務(wù)就是帶領(lǐng)靈魂安全抵達另一個世界。靈魂會把那個世界當(dāng)成“家”,送到之后再去領(lǐng)下個靈魂,就這樣來來回回。這就是崔斯坦的使命,此時他正和往日一樣等待靈魂朝他走過來……
15歲單親女孩迪倫,在獨自尋找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父親,但突如其來的意外,使從列車里逃出來的迪倫來到了這片荒原,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卻不知她是唯一沒有逃出去的人……崔斯坦這次要等的靈魂便是迪倫。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么迪倫會跟崔斯坦走?是的,崔斯坦要引導(dǎo)許多的靈魂,這些靈魂形形色色,為什么會跟崔斯坦走?原來,崔斯坦在引導(dǎo)一個靈魂之前會自動了解到這個人的一切,他會變成那個靈魂所信任的樣子,或愛人,或朋友,也可以是從不認識的人,只要靈魂會和他走。他沒有固定的容貌,在每一個靈魂面前都是不同的,而他的容貌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如果問崔斯坦多大了,或者他自己原本長什么樣子,這連崔斯坦自己都不知道……
迪倫和崔斯坦踏上了這段不平凡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15歲的迪倫愛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她會讓他講這個世界的故事,講他曾渡過的有趣的靈魂。崔斯坦本不該對這個15歲的靈魂說過多的東西,但當(dāng)?shù)蟼悊柶饡r,他卻不知如何去拒絕。崔斯坦對迪倫說,其實荒原的地形由每個靈魂的心境而成,天氣也是通過靈魂的情緒變化而變化的。當(dāng)崔斯坦為了保護迪倫而受傷并“失蹤”后,迪倫獨自待在安全屋里,她看到的荒原卻是紅紅的一片,天是紅的,地也是紅的,空中,地下,天上,都是恐怖的惡魔,是的——這就是離開擺渡人后——真正的荒原!
當(dāng)靈魂離開自己的擺渡人,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存活下來,她們很難接受這樣怪異的、充滿惡魔的荒原。但迪倫做到了,她“活”了下來,因為她的心中有一種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她得以存活……
當(dāng)崔斯坦從惡魔的魔爪里逃出來時已經(jīng)遍體鱗傷,迪倫很自責(zé),如果自己走得快一些,讓太陽晚些下去,這樣崔斯坦就不會受傷了。這讓崔斯坦感到很不可思議,在崔斯坦的印象里,人類靈魂都是自私到?jīng)]有邊際的。
到達荒原的盡頭時,迪倫鼓起勇氣向崔斯坦表白,崔斯坦答應(yīng)迪倫嘗試和她一起去往那個世界。但迪倫發(fā)現(xiàn)崔斯坦并沒有和自己一起走,她痛哭流涕,整個人都崩潰了。
據(jù)說來到荒原的另一頭就是來到了靈魂的家,它會投射出靈魂家的模樣,使靈魂能夠把這里當(dāng)成“家”。但是迪倫走過荒原的盡頭,另一個世界的模樣依舊是那片荒原!耙驗橛屑胰耍圆庞屑摇薄跋肽钜粋地方,多半是因為留給你回憶的人”。這么說來,迪倫所念所想不是崔斯坦又會是誰呢?
崔斯坦把迪倫送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wù),他當(dāng)然還要去繼續(xù)引導(dǎo)保護下一個靈魂,但崔斯坦忘不了迪倫,因此他沒有再換自己的名字,但奇怪的是,這次他的容貌竟然沒有變化,這太不符合常理了。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每一個死去的靈魂,來到荒原,其實它們都可以選擇穿過荒原,回到自己死去的地方,回到自己的身體里,回到人間。但是這是極度危險的事情,靈魂可以在這里等著自己的愛人來團聚,這是一個希望。但如果選擇穿過荒原回家,途中沒有了擺渡人,惡魔們會更加囂張,那樣靈魂就真的“死”了。他們沒有勇氣,用生命去嘗試,他們寧愿選擇等待。當(dāng)有靈魂試圖要打開通往荒原的大門時,他們是打不開的,因為他們都在猶豫,他們沒有決心去面對死亡……因為他們更愛自己,所以崔斯坦說人都是自私的,這一點沒有錯,這就是人的天性啊!
但意外的是迪倫打開了門,她的.目的不是回到人間,而是尋找崔斯坦。當(dāng)然不用說,她的道路崎嶇坎坷,危難重重,不必說沒有帶路人的指引,也不必說滿天狂躁的惡魔,光是離開擺渡人所看到的荒原的真實模樣,就讓人毛骨悚然……但迪倫非常非常幸運,她成功地找到正在引導(dǎo)一個因為暗殺而死去的靈魂的崔斯坦,崔斯坦沒有改變面貌,沒有更換姓名,這是迪倫的最大幸事,但到底為什么沒變,沒人會知道。崔斯坦見到迪倫,無以言表,在他一恍惚的剎那,那個崔斯坦正在引導(dǎo)的靈魂就掙扎著被惡魔們帶走了……這讓迪倫感到十分慚愧和內(nèi)疚,但還好有崔斯坦在。在一個安全屋里,迪倫發(fā)現(xiàn)一個快被惡魔帶走的小女孩,不顧自己安危去吸引惡魔的注意,給小女孩和擺渡人爭取時間逃跑。崔斯坦出門阻止,試圖把她抓回安全屋。迪倫拼命掙扎,在算著女孩和她的擺渡人差不多安全時,她整個人不再掙扎,任憑崔斯坦把她帶回安全屋。崔斯坦很不理解迪倫為什么能為一個不曾相識的靈魂冒生命危險,迪倫說,因為崔斯引導(dǎo)的靈魂是因她而“死亡”,她必須做點什么,才能使自己心里不至于那么愧疚。崔斯坦又一次被迪倫所震撼。
崔斯坦向迪倫解釋,他并非不守信用,而是擺渡人根本無法走出荒原,他走不出那道邊界。崔斯坦愛迪倫,因為這種愛,他也會受傷;因為這種愛,使崔斯坦忘不了迪倫;因為這種愛,他沒有更換自己的名字;因為這種愛,不由他自己控制的容貌也不再變化;因為這種愛,崔斯坦越來越像一個“人”。他想和迪倫在一起,他喜歡迪倫在身邊的感覺,但他不能。他不能讓迪倫處在危險中,時刻擔(dān)心惡魔的襲擊,就算沒有惡魔,崔斯坦也有自己的職業(yè),他不可能陪伴迪倫,他只能在這片荒原中重復(fù)一次次的任務(wù)……可迪倫卻有其他的打算,迪倫決定要帶崔斯坦回到自己的世界——人間。
是的,回到人間。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靈魂做過的事情——帶自己的擺渡人一起回到人類世界。迪倫和崔斯坦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去尋找那輛發(fā)生事故的火車。在車里迪倫差點倒在地上,本能反應(yīng)地用手去扶地,卻不知這一扶,自己就暈了過去。醒來后的迪倫正在被解救中,她發(fā)現(xiàn)身邊沒有崔斯坦,自己心痛不已,痛恨自己在那一瞬間松開了崔斯坦的手。醫(yī)護人員艱難地把迪倫從車廂里抬到外面,但迪倫身體的痛遠遠不及心里的痛。在這時,她看到那個男孩坐在一個大石頭上,對身邊人說了什么,便起身朝著迪倫走來,他握起迪倫的手,迪倫艱難地幾乎耳語地吐出“你還在”,那男孩說:“我在,因為你需要我!”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讀《擺渡人》有感4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十五歲女孩迪倫的經(jīng)歷。迪倫是一個在學(xué)校里很不合群的女孩,孤獨而混亂。她最好的朋友轉(zhuǎn)學(xué)了,身邊剩下一幫只會冷嘲熱諷的同學(xué),加之和母親關(guān)系太過一般,她一直期待著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擺脫這種看不到任何希望,壓抑到窒息的生活。因為生活在單親家庭,迪倫十分缺少父愛。身邊的環(huán)境使她更加想念父親,想念自己成長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溫暖與陪伴,這感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于是她決定起身去找父親,尋找那份父愛。不幸的是,迪倫乘坐的列車發(fā)生了意外。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自信地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那是崔斯坦。男孩仿佛就是為了等待迪倫而等待著。是的,崔斯坦就是迪倫的擺渡人,迪倫已經(jīng)在事故中不幸遇難了,崔斯坦就是上帝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迪倫找到回家的路,F(xiàn)在他的任務(wù)是陪伴迪倫走過最艱難的這段路。崔斯坦對迪倫來說很特別,他的笑容令人內(nèi)心寧靜,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測。最重要的是,他讓迪倫年輕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許久的安全感:無論發(fā)生什么,迪倫的身邊一直都有一個崔斯坦陪伴著她。他們一起經(jīng)歷艱難險阻,攜手走過泥濘的.沼澤地,渡過危險的湖區(qū),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
兩人在荒原中相伴相行的故事深深地溫暖了我:他們相互陪伴,相互照顧,從陌生變得互相有好感,爭吵,擁抱當(dāng)崔斯坦被惡魔拽下去的時候,迪倫苦苦等了他兩天,而幾乎失去意識的崔斯坦在聽到迪倫大聲喊著: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時候,意識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邊。仿若時光靜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間。但一切事物就算再美好也躲不過分別,到了路途的終點,再向前就是天堂了,也就是在這迪倫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但他不能,剩下的路他無法陪她走下去,他不是救世主也無法改變自己和迪倫的命運,所以在分界線處崔斯坦別無選擇地走了,去迎接下一個靈魂,開始他新的任務(wù)。而迪倫卻執(zhí)意放棄輕松的生活,重回險象環(huán)生的荒原,只為找到他,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她不顧他人的勸服,毅然決然地打開了回到荒原的大門小說的結(jié)局美好且溫馨,崔斯坦來到了她的世界。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陪伴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共同面對困難,也讓她更加勇敢更加堅強,敢于追求自己渴望的,使迪倫從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弱者,變得無懈可擊。迪倫不再懼怕死亡,是她的勇氣清除所有橫亙在他們之間有形或無形的羈絆。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她讓他認清了自己,他不再是那個日復(fù)一日沒有目的地活著的那個崔斯坦,他也有自己想要守護的人和情。
為了再次擁有這份感受,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fēng)險嗎?值得。
真正的擺渡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只有你不敢做的,沒有你不能做的。一直以來禁錮我們手腳,不去行動的從來不是他人,而是內(nèi)心的膽怯和懦弱。你是你的向?qū),一直都是。只有無所畏懼的前進﹑向往自由的內(nèi)心,才能使你得到自己渴望的。
讀《擺渡人》有感5
迪倫在去見父親的路上死于火車事故,在摸索著走出隧道口的時候她遇到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的使命便是把每一個靈魂安全地帶領(lǐng)出荒原,然而這是一段極其兇險的路程,晚上各種看不見的惡魔會從四面八方冒出來撕咬著靈魂并且攻擊著擺渡人,它們要把靈魂拖到地下,成為它們的美餐。如果在天黑之前到不了安全屋,那么他們就會兇多吉少。沒有擺渡人的保護,想要獨自走過荒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崔斯坦不能控制自己的雙腿,他的生活就像一個監(jiān)獄,指令讓他去哪里他就得去哪里,永無止盡地輪回,即使他不愿意做這項工作也別無他法?磻T了過多的`悲傷,聽?wèi)T了過多的抱怨與痛哭,他的靈魂也在遭受著巨大的折磨,他讓自己變得冷漠、變得不近人情,為的就是少聽一些靈魂的悲凄之詞。然而這一切都在他遇到迪倫之后改變了。
迪倫得知自己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救后的淡定,她對自己死亡的坦然接受,觸動了崔斯坦。一路上,這個天真無邪、柔弱但很勇敢堅強的小姑娘深深打動了他,融化了他那顆冰封的心。愛意也在他們天天相處與共同面對磨難間產(chǎn)生了,然而這份愛并不能得到善果,因為"天堂之門"是崔斯坦永遠過不去的,而那卻是迪倫的歸宿。一道門隔開了他們兩個人,卻割不斷迪倫對崔斯坦的愛與思念。真愛驅(qū)使著迪倫,使她不想在這里漫長地等待著與家人的團聚,而是通過伊萊扎找到重返荒原的大門,她要去找她的擺渡人,那個她愛著的擺渡人。
沒有了擺渡人的引領(lǐng)與保護,迪倫在荒原上的路是極其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那些黑乎乎的東西抓去。她一面要憑著記憶尋找回去的路,尋找安全屋,尋找崔斯坦,一面還要想方設(shè)法不引起那些東西的注意,要想法擺脫它們。在幾次和那些東西的交戰(zhàn)中,她都險些喪生,每次都是要找到崔斯坦的意念讓她堅持了下來,并且最終得以脫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走完荒原一半的時候,她終于遇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崔斯坦。從此,她帶著他向荒原起始處走去,她要鉆回到她的軀殼去,她要獲得重生,她也要把他帶離這個"監(jiān)獄".
相對于迪倫的堅決,崔斯坦顯得有些猶豫驚慌,因為他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每次都是把靈魂送到"天堂之門",從沒有往回走的時候,他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他幾次要勸阻迪倫,要讓她重新回到"天堂之門"去,可是他卻拒絕不了迪倫。終于,他們一天天向出事火車走去。
又回到這個地方,迪倫有些緊張,崔斯坦更是恐慌,他不相信自己能夠進入迪倫的世界,他半憤怒半絕望地哀求迪倫放棄。但面對崔斯坦最后的勸說,迪倫的嘴繃緊了,顯出決絕的樣子,她一只手緊緊抓著身邊的崔斯坦,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移。如果她能和他一起走完這最后的一小段路,帶他回到她的世界,他就會安然無恙,她強迫自己相信這一點。終于,她回到了自己的軀殼,獲得了重生。而當(dāng)她被抬出隧道的時候,她看到了坐在隧道出口左側(cè)的崔斯坦。
他成功了!她也成功了!
《擺渡人》告訴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你堅信并且付出行動,沒有什么不可能!
讀《擺渡人》有感6
史鐵生在他的書中寫過,他的奶奶告訴他說,人死了,就什么都沒了。他自己也提到,這就是他對于死亡的最初的認識。
人類向來就有著對于死亡的恐懼,這一份恐懼不僅僅是對于逝去時生理上痛苦的恐懼,更多的則是對于未知的恐懼,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嗎?這樣一種近乎飄渺的想法使得大多數(shù)人對于死亡是談之色變。
然而對于未知的恐懼和好奇驅(qū)使著人們對其的想象,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系列中描繪了一個“荒原”——這是一個所有死去的靈魂必須穿過的一片布滿恐懼而荒蕪的土地,“荒原”的世界里充斥著惡鬼,倘若靈魂被惡鬼抓住,便會逝為他們的同類。幸運的是荒原中也有著許多的擺渡人,負責(zé)將靈魂引導(dǎo)穿過荒原,最后得到重生。
《擺渡人》之中所描繪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觸動,我想這本書被評價為一本極好的所謂的治愈系小說,原因可能在于它給讀者構(gòu)造了一個死亡后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不是充滿恐懼的,相反,這個世界顯得沒那么殘酷,每一個靈魂都有相對的擺渡人的幫助,最終可以獲得重生。甚至在這個世界里還有極其美好的東西——愛情。
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對死亡的思考。人類為什么如此懼怕死亡?
在這本書中,死亡似乎只是輕描淡寫的事情,從迪倫在火車事故中身亡再到其父母在睡夢中離世,作者并沒有用足筆墨描寫死亡的痛苦和親人的悲痛。相反,將注意力放在了“死者”身上。其中給我觸動較大的是迪倫的媽媽就算是在得知自己已經(jīng)死了的時候,仍然拒絕同擺渡人穿過荒原,而是依舊想回去照顧女兒,在通往荒原的路上,她一直念叨的也是迪倫。當(dāng)自己已經(jīng)死亡后,她依舊最放不下的是她的女兒。這可能也是許多人對于死亡恐懼的來源——有許多生前的東西是無法放下的。
而對于迪倫,她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不顧自己可能變成惡鬼,也一定堅持以2倍的速度在危機四伏的荒原中加緊趕路,為的就是能換回自己的父母能夠重回人間,這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儼然已經(jīng)超過了生與死的界限,同樣沖淡了對死亡的恐懼。
所以我想,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該怎樣面對終點。死亡真的是一切的終點嗎,我想不是的。所有的終點都可以成為下一個起點。死亡只是宣布了一個人主觀意識的終點,但是這將不會是一個人客觀所處的世界的終點。這個世界注定會銘記一些人,這個世界愛注定是不會被遺忘的。
就像史鐵生后來寫道,“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我想,靈魂注定會在死亡后的荒原里發(fā)光,以真實的愛,照亮生者世界的每一個人。
讀《擺渡人》有感7
一個十五歲的女孩,還沒有嘗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被一場無情的車禍奪走了生命,而且成為了那一列車的唯一遇難者。當(dāng)她的靈魂醒來,莽莽撞撞地步入荒原時,她遇見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這個女孩就是本書的主角:迪倫。
當(dāng)?shù)蟼愔雷约阂呀?jīng)死亡時,沒有痛哭流涕,沒有悲痛欲絕,只是惋惜還沒有好好地與母親道個別。在接下來的接觸中,崔斯坦意識到這是個與眾不同的女孩,她很勇敢、樂觀并且善解人意,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報怨,而是關(guān)心起他的經(jīng)歷,還給予他力量。使他原來那顆冷漠的心開始有了溫度。他們在荒原上每天都要經(jīng)歷長途跋涉,還要時刻提防惡鬼的'襲擊。特別是在山谷中,惡鬼最集中、最兇猛的地方,迪倫差點被惡鬼拖下去,是崔斯坦拼命地吸引惡鬼的注意力,提醒她快點跑進安全屋?墒牵(dāng)?shù)蟼悂淼桨踩荩匏固共]有跟上來時,那個在得知死亡都沒有落淚的女孩卻落下了眼淚……正是有了這種相互關(guān)心,相互理解,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愛情。
當(dāng)?shù)蟼惖竭_世界的別一邊時,兩人依依不舍卻又無可奈何。后來在愛的驅(qū)動下,迪倫克服了恐懼,重返荒原去尋找她所愛的人,她的腳步是那么的堅定,眼睛里也散發(fā)出她要回去的決心?墒潜M管如此,到了晚上她還是會蹲在荒原上的墻角默默哭泣,也會為自己身處險惡環(huán)境而害怕,可是對崔斯坦想念力量牢牢地支撐著她,熬到了白天,她又擦干眼淚,踏上尋找崔斯坦的路程。
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倆找到了彼此并且一起來到了人間。
讀完此書,我不禁感嘆愛的力量多么強大。】梢宰屢粋人舍棄生死去尋找另一個人;可以讓世間的災(zāi)難都變成微不足道;可以讓兩人即使相隔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對方的溫度。
在我們身邊,每個攜刻著愛與正義的人,每個帶領(lǐng)我們走出困難,走向光明的人都將成為我們的擺渡人。當(dāng)然,也許我們身邊不會像《擺渡人》書中所描寫的一樣會一直有一個擺渡人陪伴著,所以我們自己要成為自己的擺渡人,我們要學(xué)會去愛,使自己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只有自己變得強大,心中有愛有力量,才能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成為他人的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8
一本書、一個世界、一段故事,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靈魂依然是一個實體。第一次看到《擺渡人》時,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為了消遣時光?吹綍姆饷娈嬛粋老人拿著船槳在大海中央靜靜地坐著,好像在遠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腦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來的情節(jié)。然而,進入其中才發(fā)現(xiàn),它的故事意味深長、令我久久難以忘懷。
書中描述的是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為逃離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尋找久未謀面父親的那趟列車。然而旅途并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沒有如約而至,而是災(zāi)難從天而降——火車竟然在中途發(fā)生了事故,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其實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靈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滿邪惡又人煙稀少的'荒原上用寬容的態(tài)度和勇敢的精神帶領(lǐng)著迪倫、保護著迪倫,穿越茫;脑呦蛄私K點,在這期間他們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蛇@份愛注定是他們所承受不起的,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歸宿和使命。當(dāng)?shù)蟼惪缭竭@段命運終點時,轉(zhuǎn)身后,崔斯坦卻早已消失在茫;脑。驚恐又痛心的迪倫做出了一個驚天決定,原路返回那充滿恐懼又邪惡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愛人,這會讓她再一次陷入無限恐懼中,甚至是灰飛煙滅,但這都難以阻擋她尋找他的堅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倫,迎來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個畏畏縮縮、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小女孩,她愿意為愛沖破所有的障礙,勇于承擔(dān),勇敢面對,即使沒有任何保護,她都堅信自己的初衷......
當(dāng)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結(jié)局也是美好的,他們在這個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當(dāng)看到她嘴角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對他說:“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時,淚水已經(jīng)毫無征兆地淹沒了臉頰,那種好像經(jīng)歷了所有的災(zāi)難與不幸,我們依然能緊緊相擁,不曾離開。
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個人都是從青春這個階段過來的,很多人年少時的夢想和情愫在青澀的時候雖然沒有實現(xiàn),但可能綿延至成年也并沒有放棄。在成年之后的工作生活里,當(dāng)大多數(shù)人都變得越來越成熟、表面榮辱不驚的時候,如果內(nèi)心仍然能夠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觸動、對生活還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么值得慶幸的事。
從生到死,從死赴生。每每回想起書中的情節(jié),心中不免還有悸動、擔(dān)心和恐懼,但更多的還是感動和欽佩,面對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會渴望去改變,并堅信人生的每個奇跡都由自己去創(chuàng)造,迪倫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如果我們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掉黑暗尋找光明?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枷鎖,而是心底的懦弱、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擔(dān)憂。信念決定了人生,只有無所畏懼,才有可能抵達人生的美好彼岸,離合和悲歡是可以逆轉(zhuǎn)的。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希望你不管經(jīng)歷多少的世事磨難,歸來時仍能保留少年時的赤子之心。
讀《擺渡人》有感9
讀完了克萊兒的《擺渡人》,我受益匪淺。
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里經(jīng)常受到同學(xué)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轉(zhuǎn)學(xué)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看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fā)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后,卻驚恐的發(fā)現(xiàn)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眼前只剩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有個男孩,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xiàn)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那個男孩——崔斯坦,她的擺渡人,帶著她穿越荒原,在穿越荒原的旅途中,迪倫知道了剛剛發(fā)生的一切。在這短暫的時間里,他們由陌生到熟悉,有熟悉到相知,由相知到相依,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的兩個人,走到荒原的盡頭也相約一同走到那一端——那個所有靈魂稱為“家”的地方,但崔斯坦明白,他不可能去到那里。迪倫到了那里沒有看見崔斯坦居然就毅然回到荒原,去尋找她的擺渡人——崔斯坦,抱著萬劫不復(fù)的`決心,奇跡出現(xiàn),兩個靈魂如愿以償。迪倫找到了自己所愛,也找到了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穿越荒原的過程中,迪倫看到了其他成千上萬的靈魂,它們面前都有個光球——它們的擺渡人,引導(dǎo)著他們。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不缺少這樣的光球,那光球或許你已經(jīng)遇到并且在他的引導(dǎo)下走到了人生的開闊地,或許你還未曾遇到過,不過不用慌張,努力堅持,你一定會遇到引導(dǎo)自己走出低谷的那顆燦爛的光球。
在我度過的13年時光里,我也遇到過不少將我從錯誤或失敗的深淵中拉回寬闊大道上的光球。
我的外公,他不厭其煩的教導(dǎo)我要做一個好學(xué)生,不要學(xué)壞樣,告訴我“學(xué)好千日不足,學(xué)壞一時有余”的人生標尺,讓我平穩(wěn)的踏上了人生的漫長旅途。我的爺爺,他仔仔細細地評價我交給他的作文,毫不留情的指出我的不足,讓我更加努力鞭策自己寫出更有文采更具魅力的文章。我的媽媽,她在忙碌中抽時間不斷督促檢查我的學(xué)習(xí),講解人生道理,告訴我需勤奮學(xué)習(xí),珍惜每一天,要我時刻記住:進入狀態(tài),學(xué)習(xí)就是享受;心情浮躁,閑著也是痛苦。我的爸爸,時常給我講解和分析數(shù)學(xué)和物理知識點。還有我的老師,我的同學(xué)們,他們無形或有形中,在無意或有意之中讓我成長,讓我不斷進步……
《擺渡人》是一個史詩一般的動人故事,是《三十九級臺階》和《指環(huán)王》的綜合之作,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驚心動魄,回歸人生,引人深思。不僅教我們成長學(xué)習(xí)愛,也引導(dǎo)我們尋找自己的光球,并讓我由衷的感謝他們。
讀《擺渡人》有感10
英國作家克萊爾寫的《擺渡人》,被列為必看的幾部心靈治愈系的書之一。最初以為是看不了的,誰知被故事吸引,強迫自己不要像以前一樣一股腦兒看完,而是每天看幾十頁,花三四天時間,終于在昨天看完。
姑事講述十五歲少女迪倫車禍后,靈魂出竅,遇到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一起經(jīng)歷越過荒原時的恐慌、危險、慰藉、怦然心動的愛情,到最后又為愛而帶著崔斯坦逆著荒原穿越,并回到自己的肉身,同時擺渡了她的心靈擺渡人,這個故事簡短,但卻讓人思考有關(guān)生死、逆境中生存以及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和責(zé)任,這些問題。
先說生死。有人經(jīng)常嘮叨活著沒意思,甚至對恨鐵不成鋼的人也會稍帶一句“一點小事兒辦不成,不如死了算了”,有一句勉勵學(xué)生不要瞌睡的標語“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其實,真正最難面對的還是生死,這個世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迪倫很幸運,鬼門關(guān)里轉(zhuǎn)一圈又回來,與其說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倒不如說是迪倫自己“要生還”的意念,使得故事結(jié)局扭轉(zhuǎn)。關(guān)于冥界,我們無法感知,前段時間飯桌上,一位朋友說,小時候曾經(jīng)在晚上看到過一家老墳上上演幾晚上“唱大戲”的情景后,沒過幾天,那家就有人離世了。還聽一位姐姐說,經(jīng)歷死的.那一瞬間,真的會感覺周身都有被無數(shù)類似獠牙長爪的東西拽著,身體不由往下沉,周遭世界也是寒冷不見天日的感覺,這種闡述,與本書中迪倫最初經(jīng)歷荒原逃離那些惡魔追趕時的感覺很相像。曾經(jīng)看到報道上說在國外,有人為了不堪忍受死亡前的掙扎而選擇在生命中最后一天時間和親人朋友一起開party,在愉快的氛圍中“安樂死”。中西文化有別,我們無法評價“自然死”和“安樂死”哪種更好,不過,個人看來,人還是需要有一些信仰,面對生死這個問題時,才會更加樂觀、豁達一些。
再說挫折、逆境中重生。人生亦如荒原,無論為商為官為家,都會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逆境,如何穿越荒原到達彼岸?“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長河,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迪倫穿越深不見底漆黑一片的湖泊時,心情好時,便陽光萬里,風(fēng)和日麗。心情低落,瞬間便狂風(fēng)大作,帆倒船破,人也會跌落怪物叢生的湖底。其實,荒原并非地理境像和海角天涯,荒蕪的往往是我們?nèi)遮呚汃さ男撵`和日益枯竭的靈魂。面對人生一個個渡口時,不可能時時都有人把我們擺渡上岸,我想能做的就是,堅持初心,無畏前行,才不至于在河中嗆太多水或者沉至河底。
最后來說愛和責(zé)任!癷 exist becouse you need me”直譯過來即“如果我存在,是因為你需要我”。崔斯坦坐在鐵路橋上等待車窗里爬出的迪倫,因為迪倫是需要他擺渡穿過荒原的靈魂,因為愛情,崔斯坦丟棄掉了一個正在擺渡的靈魂,因為責(zé)任,迪倫為救一個小孩的靈魂時差點魂飛魄散。書尾結(jié)束時,崔斯坦仍坐在那里等待迪倫,迪倫已經(jīng)回到肉身,彼時,她已不再是崔斯坦擺渡的靈魂,而是崔斯坦需要的人或者是靈魂。張愛玲說:哦,你也在這里。愛情就是在正好的年齡遇見正當(dāng)好的你。當(dāng)凡俗的生活,枯燥的年日,對方身上種種你所不能接受的嗜好,甚至不可原諒的錯誤時,試問,還能像當(dāng)初那樣,為愛義無反顧嗎?愛是一份承諾、一份包容,更是一種責(zé)任!
前段時間由張嘉佳執(zhí)導(dǎo)的同名電影《擺渡人》引起不少爭議,張嘉佳當(dāng)然是無法和克萊爾相提并論,不過,渡愛情也好,渡靈魂也罷,擺渡人也許只在你心中,你說呢?
讀《擺渡人》有感11
“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的擺渡人。”今天我把《擺渡人》這本書讀完了,內(nèi)心感覺很溫暖。
《擺渡人》這本書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一本暢銷小說。書的開篇就展示了一個十五歲的少女的生活,從小父母離異,有一位愛嘮叨的母親,陌生的父親、無聊的學(xué)校生活…普普通通的一個女孩,在遭到了之后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后,迪倫在一次列車意外脫軌中,失去了生命,她的靈魂在黑暗中看不到光亮,她還在困惑中,掙扎著爬出了列車,看到了唯一一個人,帶領(lǐng)她通往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崔斯坦。迪倫并不知道其實自己已經(jīng)死了,而是認為自己是那場意外中的幸存者。不斷的問崔斯坦各種關(guān)于列車脫軌的意外的問題,最后崔斯坦告訴了她,她已經(jīng)死了的真相,迪倫也逐漸接受肉體死亡的事實。
在他們向著另一個世界邁進時,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惡魔的攻擊,但他們絲毫沒有任何想要放棄的意思,而是勇敢的向前邁進。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靈魂的.擺渡人,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心與信賴,也漸漸喚醒了擺渡人內(nèi)心深處麻木已久的情感。但當(dāng)?shù)蟼惖竭_目的地時,她卻決定要永遠與擺渡人在一起,后來跨越了所有障礙,返回人間。二人的對話讓人感到很溫暖:“嗨!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辈徽撁\怎樣安排,“我”一直在“你”目光所及之處,溫暖又甜蜜收尾,讓我們知道了在擺脫惡魔和危險后,失而復(fù)得的信款和溫暖更讓讓人珍惜。
整本書,若說是擺渡人引領(lǐng)了女孩的靈魂,那么某種程度上,女孩同樣也是擺渡人靈魂的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12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是迪倫的那一場靈魂之旅,我們會遇見高山和泥濘也會遇見嘶吼著的猙獰的魔鬼,但是同樣的我們亦會有一個讓我們堅定不移深愛著的崔斯坦,那是光明,是信念,愛,自信等正能量。
這兩天一口氣讀完了克萊爾的《擺渡人》,本來計劃著一周時間讀完,自從昨天晚上開始閱讀,被迪倫的靈魂之旅深深吸引,故事情節(jié)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讓人無法只在每天的閱讀時間閱讀計劃好的章節(jié)。
整本書講述了迪倫死后在擺渡人崔斯坦的保護和引導(dǎo)下經(jīng)歷重重困難穿過荒原走向另一個世界,最終因?qū)Υ匏固沟膼蹜僦胤祦頃r的路,到荒原尋找崔斯坦,最終他們一起回到了人間的故事。
書中的荒原是迪倫的內(nèi)心映像,包括他們途中的避難所也是迪倫的心像所創(chuàng)造,當(dāng)?shù)蟼愋那殚_朗的時候天氣便大好,他們可以安心趕路,當(dāng)?shù)蟼愋睦锔械胶ε,心情越是陰沉(xí)r,天空便開始變得陰沉,躲在黑暗中的魔鬼就會嘶吼著朝他們飛來,越是恐懼魔鬼便會越聚越多,腳下的路也會越變越難走。
當(dāng)她歷盡艱險到達另一個世界的時候,她內(nèi)心念念不忘的是崔斯坦,在喬納斯的引路下,她訪問了伊萊扎之后知道自己重返來時的路若是失敗便會魂飛魄散再也無望和自己的親人相聚,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回荒原的路。一路上沒有了擺渡人的'保護她憑著信念和心中的光與魔鬼和路途中的障礙斗智斗勇,終于找到了她心愛的崔斯坦。
其實和崔斯坦重返人間,迪倫戰(zhàn)勝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魔鬼,所謂魔鬼和重重阻礙是她內(nèi)心深處的陰暗面,是恐懼,自卑等負能量,正如崔斯坦告訴迪倫的那樣,他們穿過荒原那些泥濘和高山都是迪倫的錯,因為他們所遇見的都是迪倫的心像。
正如張德芬所言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你所看到的不過是你內(nèi)心的影像".我想這便是這部書被稱為影響深遠的心靈治愈之書的原因,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是迪倫的那一場靈魂之旅,我們會遇見高山和泥濘也會遇見嘶吼著的猙獰的魔鬼,但是同樣的我們亦會有一個讓我們堅定不移深愛著的崔斯坦,那是光明,是信念,愛,自信等正能量。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會靠著對崔斯坦的渴望而戰(zhàn)勝魔鬼和泥濘找到我們來時的路。然而無論是魔鬼、泥濘亦或者美好的崔斯坦都是我們內(nèi)心的映射,這里還要引用張德芬曾經(jīng)在她的書中提到的"你恐懼都會持續(xù)",同理你期待的也會如約而至。
愿每一場靈魂的跋涉都能戰(zhàn)勝魔鬼和泥濘找到自己的崔斯坦。
讀《擺渡人》有感13
很多人讀完《擺渡人》都會希望自己身邊能有一個像崔斯坦一樣的守護者,成熟穩(wěn)重,無條件地幫助自己、愛自己?晌覅s認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只有去愛才會獲得愛,這本書也正講述了一個教會我們?nèi)绾稳鄣墓适隆?/p>
書中的女主人公迪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個缺少愛的中學(xué)生,這樣一個平凡又可憐的小姑娘,卻在她靈魂穿越荒原的過程中展示了莫大的勇氣和堅強。當(dāng)初次得知自己已經(jīng)死亡的真相時,迪倫沒有失去理智,甚至沒有表現(xiàn)得很悲傷,當(dāng)然這與她的生長環(huán)境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迪倫從小成長在單親家庭,與母親關(guān)系惡劣,在學(xué)校被所有同學(xué)視為另類,唯一的好朋友也因為搬家而不得不與她分開。為了尋找那“可能存在”的父愛,她鼓起勇氣一個人坐火車去見她素未蒙面的父親,誰知在火車過山洞時卻出了車禍。這糟糕的現(xiàn)實生活讓她沒有太多留念,因此她的靈魂在穿越荒原時,異常冷靜和理智,對于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給與自己的引導(dǎo)和幫助,她都倍感珍惜和感激,她視他為朋友,親人。也正是迪倫的態(tài)度讓崔斯坦第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對她已經(jīng)不只有工作上的責(zé)任,為了不失去她,他寧可犧牲自己,而這不是愛又是什么呢?最后迪倫為了這份愛,為了不失去崔斯坦,她義無反顧,獨自穿越荒原,找到崔斯坦,帶領(lǐng)他打破命運的枷鎖,來到了現(xiàn)實世界。
《擺渡人》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跌宕起伏,而是十分簡單流暢的,但讀完這本書,卻能讓我陷入思考,因為它并不是一本簡單的愛情小說,它讓我覺得最巧妙的.地方是書中設(shè)置每個人的靈魂擺渡人是根據(jù)每個人需要而改變的,靈魂荒原的場景也是各人內(nèi)心的映射。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內(nèi)心是什么樣子,看這個世界就會是什么樣子。愛,也是這樣,我們苦苦尋找的所謂靈魂伴侶,TA不會憑空出現(xiàn),或者說TA已經(jīng)在那兒了,只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沒有達到那樣,所以我們暫時看不到。我不相信所謂的“我愛你,跟你沒關(guān)系”這樣的話。愛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不能總是希望別人無條件地愛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反饋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地愛著別人(無論這個反饋是什么)。愛是相互的,更需要用心去維系,當(dāng)我們在生活中埋怨他人,想要改變他人的時候,不妨先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當(dāng)我們的內(nèi)心變化了,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也都隨之改變了。愿我們都有一顆敢愛的心,會愛的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愛!
讀《擺渡人》有感14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01、這是封面上的話,也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
小時候我總害怕孤獨,特別害怕一個人。吃飯要一起,去小賣部要一起,生怕別人說:你看那個人,連個朋友都沒有。后來慢慢地成長,明白這世間有很多事只能一個人做,有很多路只能一個人走,無論父母,戀人,抑或是朋友。
我想起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的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適應(yīng)孤獨,就像適應(yīng)一種殘疾。柴靜說,“孤獨,是一個人的骨頭!泵恳粋靈魂孤獨地在這世間行走,有些不甘寂寞,沉浸于紙醉金迷的大千世界之中,人聲鼎沸,卻更加悵然若失。
有人問我,“你說,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不孤獨嗎?”我一時默然。其實我遇到過。一盞寒燈,窗邊對坐,酒慢慢地酌,話慢慢地說?墒敲恳痪湓挾寄敲闯林,那么深刻,問的是直達靈魂的問題。你問的那么誠懇,他想的那么認真。于是你驚訝的發(fā)現(xiàn),這茫茫人海萬千靈魂之中,面前的這個靈魂好像無需多言,他自會懂你。
我當(dāng)然明白,這有多難得。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可語言者無二三,我想這話說的是對的,但并不一定悲傷。史鐵生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大哥,他有一篇文章叫做《好運設(shè)計》,如果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好運,人生中的坎坷都不曾遇到,他會感到快樂與幸福嗎?未嘗苦澀,怎知甘甜。
生命中的苦難并非沒有意義。至少它會讓你懂得苦難本身,以及經(jīng)歷過所帶來的自信和閱歷。就像爬山,沒有經(jīng)歷漆黑的夜與痛苦,又怎會涌起在黎明日出那一剎那的激動。
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我們從生那刻就決定了,終將一個人面對死亡。可是,在這孤獨的旅程之中,有些河流會交匯,共同走完那段原本孤獨的路程,共同度過那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可語言者有二三,何其幸運。
02、崔斯坦對迪倫說:“我,是你的擺渡人!
荒原,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場地,這個讓人瑟瑟發(fā)抖的神秘地域。正如擺渡人崔斯坦介紹的,“荒原位于兩個世界的.中間,每一個靈魂都要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荒原里之所以出現(xiàn)狂風(fēng)與暴雨、陽光與草地,其實就是你內(nèi)心的映射。”
我后來很偶然的機會,意識到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便是同一件事同一個人;蛟S世界的樣子,取決于你看待它的眼睛。正如笛卡爾那句“我思故我在”,世界是你眼中的世界。
擺渡人的任務(wù)是引導(dǎo)靈魂通過荒原,讓他們接受自己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路途上充滿了魔鬼,稍不留意他們便會撕咬你,拉扯你,一旦被抓住拖入地下,就只能萬劫不復(fù)。崔斯坦擺渡過很多靈魂,有時候自保經(jīng)常會占上風(fēng),所以有時候靈魂會因此被魔鬼抓住。但眼前這個靈魂太重要了,崔斯坦哪怕犧牲自己也要護她周全。當(dāng)?shù)蟼惪粗嘁粔K紫一塊的出現(xiàn),眼淚終于忍不住奔涌而出。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是因為你。抵達邊界,迪倫轉(zhuǎn)過身來,“我愛你!彼緛硐胫幸淮蠖训脑,可是似乎沒有意義。崔斯坦猶豫了,他知道自己無法跨越邊界。迪倫成功之后,應(yīng)該他們應(yīng)該就沒有以后了吧。
如果告訴她真相,崔斯坦確信她是萬萬不肯走的。對不起,我很抱歉。能自渡者方能渡人,迪倫又何嘗不是崔斯坦的擺渡人。不惜一切重回荒原,這是大多數(shù)人想都不敢想的,僅僅為了這份感覺,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fēng)險嗎?
我想很多事情,就是因為不計代價,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即便這個世界再好,只是沒有你,我無法忍受。他坐在隧道出口的左側(cè),手放在膝蓋上,注視著她!班。”“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唇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
讀《擺渡人》有感15
親愛的朋友,面對如急流般的生活,很多人會茫然不知所措,究竟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將你渡到彼岸?讀完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或許你會和我一樣,找到相似的答案:自己,才是生命長河的擺渡人。因為當(dāng)你想到達理想的彼岸時,你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氣,百倍的信心,并且矢志不移地走下去。
這本書,初讀之有點壓抑,因為我隨著茫然的女主角迪倫,也一起茫然著;疖囋谒淼览锍隽耸鹿,她走出了現(xiàn)場,走出了隧道,看到了在隧道口等待她很久的擺渡人崔斯坦。就這樣跟著他,一路走下去,走下去,遭遇荊棘,跨越坎坷,跌跌撞撞,她沒有目的地向前走。很累,又不知道這是為了什么,就這樣走啊走啊,周圍有令人恐懼的號叫聲,還有無數(shù)的惡鬼想要把她撕碎。
我能感覺到自己的迷茫,甚至能覺察到自己在皺著眉頭。因為大課間在教室里讀此書的時候,原本安靜的教室,居然讓我有了幾許壓抑感。為了降低我的迷茫感,我又像往常閱讀一樣,悄悄給自己劇透了一下,翻看了這本書的結(jié)尾部分:
“崔斯坦!彼吐曊f,輕松和喜悅一下子充盈在胸中。她看著他出現(xiàn)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如癡如醉。
他成功了。
……
“嗨。”他喃喃地說,伸出一只手輕柔地拍了拍迪倫身上的毯子!
“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唇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看到《擺渡人》第一部的結(jié)局如此喜人,我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就可以比較舒服地閱讀此書了,盡管中間也是一次次為擺渡者崔斯坦和被擺渡人迪倫的命運緊張到窒息,但是心中還是充滿著陽光的。我覺得自己好像稍稍微笑了一下,然后,我就聽見了坐在第一排的姜秀錦和姚虹宇也笑了一聲,估計是他們看到了坐在講臺上的老師 80度的表情變化吧?
之所以感覺到,每一個人的擺渡人其實就是自己的內(nèi)心,是因為迪倫的經(jīng)歷給了我這樣的感受,包括第二部中的蘇珊娜的擺渡對象有瑜,也給了我這樣的感受。
“你的身體,就是你心像的投射!悴幌矚g鍛煉,所以只要一走路,你的心情就糟透了。這片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當(dāng)你生氣的時候,這里就陰云密布,狂風(fēng)大作……”
當(dāng)我看到崔斯坦說給迪倫這一段話的時候,內(nèi)心澎湃,難以再平靜下來,閱讀中的我陷入了對于自己生活的沉思之中。
你心中有陽光明媚,自然能夠感受到暖暖的愛意;你心中有陰雨綿綿,世界就會罩上一層陰晦的顏色。真的是這樣啊!哪一段時間,自己因為某些事情不能夠很好地調(diào)整好心情,周圍的一切都著上了心情的色彩,待人接物也不能夠更加理性了。相反,如果你諸事順利,看一切都像是在對著自己微笑一般。
人哪,真正想要超脫物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到迪倫又返回荒原,就是為了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她不怕重新渡過令人恐懼的黑水河,不怕翻越高山,穿過峽谷,經(jīng)歷惡魔的侵襲,一路堅持下來,她居然成功了!可這些,原本在擺渡人崔斯坦帶領(lǐng)著她向前沖,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呢,現(xiàn)在,為了她的心中所愿,她居然成功了!
還有第二部中的有瑜,也是給我啟發(fā)挺大的一個人。
有瑜,是擺渡人蘇珊娜感覺引領(lǐng)最輕松的一個人。她坦然接受了自己已經(jīng)死亡的消息,非常配合地快速地走在荒原上,小路上,峽谷間,從來沒有絲毫的退縮和抱怨。她們兩個仰望著星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因為有瑜的荒原上從不陰云密布。而且,她們的腳下,是有著綠色壟畝,上面還盛開著牡丹。
有瑜知道,她的阿輝已經(jīng)等待了她十一年了!她就是很欣然地去尋找她所愛的人去了,所以,她的內(nèi)心無所畏懼,并且是充滿期待的'。
愛的力量,原來是如此巨大,她足以讓人戰(zhàn)勝恐懼,讓人有足夠的能量,堅持下去,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最美好的生活。年輕人如此,老年人亦如此。學(xué)會去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哦,不要忘記了愛的本領(lǐng)。
不知道為什么會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想到了《童話鎮(zhèn)》這首歌,它的旋律與《擺渡人》很和諧的呢。聽聽歌詞,也似乎是對本書的注解:
總有一條蜿蜒在童話鎮(zhèn)里七彩的河,
沾染魔法的乖張氣息,
卻又在愛里曲折。
川流不息揚起水花,
又卷入一簾時光入水,
讓所有很久很久以前,
都走到幸福結(jié)局的時刻。
非常佩服本文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她的文筆特別細膩,能夠很傳神地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能夠牽著我的思緒隨著她的文筆一點點波動。她寫得緊張,我會感覺到呼吸困難;她寫得輕松,我也會感受到鳥語花香。
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就是這樣,用非常巧妙的構(gòu)思,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的世界,讓我隨著文中人物的心情而動。本書還多次雙線并進,讓你看到了不同擺渡人,不同的經(jīng)歷,還有不同的出發(fā)點所導(dǎo)致的不同結(jié)局。
親愛的朋友,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