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的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鴻門宴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成為后人引用的佳話。如今,鴻門宴成了陰謀的代名詞。不過,里邊的主要人物劉邦,司馬遷給出的筆墨甚少,更多的是從部下和項羽一方的博弈。后人給劉邦的評價更多的是虛假誠懇。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這樣的評價是不公平的。假如今天我們都如樊澮那樣的性情,恐怕這個世界早就打起來了。戰(zhàn)爭早已不知把這個地球整死幾回了。這也說明了說我們后人巴不得別人好的通病,人家劉邦一個平民百姓,憑的是智慧上位的,現(xiàn)在的好多管理層、都是需要智慧的,如果一味的性情用事,那只能說是頭腦不想事。
細細揣摩一下鴻門宴中劉邦說的幾句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很簡潔。更注重把問題讓部下來回答,其實他自己早就知道該怎么做了,這就是劉邦的智慧,正如那句話,難得糊涂,有點大智若愚的味道。
一來可以了解部下所想的,二來可以讓部下感覺到在上司的眼里自己是存在的,若是采納了自己的意見就更高興了。倘若,部下和你想的一樣,你卻說出來了,時間久了那這部下肯定心里不舒服,越是性情之人,更樂于把自己在別人的眼里有種持久的存在感,因為他們更偏向于不愿意用邏輯思維來分析問題,越簡單越好。有時,自己就在想,不管是不是利益所使,這都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這是一個人心志成熟的表現(xiàn)。正所謂謊言有時也是美麗的。
劉邦登位后總結到:“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zhàn)沙場,百戰(zhàn)百勝,我不如韓信?墒,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fā)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于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后失敗的原因。”
劉邦的智慧,這個布衣將相的王朝,我一介草民怎能讀的懂,這位真正意義上的大皇帝,可以說是有好多值得我們后人來學習的。這位平民皇帝是第一人采取休養(yǎng)生息,注重發(fā)展經濟的基本國策,這也是漢王朝為什么能夠持久400多年。外國史學家給出的評價是世界主義統(tǒng)治者。
有人說,劉邦狠,其實,現(xiàn)在的哪個高層不是狠角色,西藏的事情。記得小時候,村里要修路,就要拆房子,好多人肯定不是很情愿的,并且有幾家還是釘子戶,到最后,村干部就強行拆了,當然也得罪這幾家人了,但是義無反顧,最后路通了,十好幾年了,路還好好的,當別的村里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時,看到自己門前的泊油路時,都不說話了。當時,就有人說:幸虧那個誰了。人就是這樣的,既然選擇把擔子挑到自己的身上了,就得去承擔,擔子越大,意味著承擔越大,自己需要放棄的就愈多。
項羽的敗局,從鴻門宴一開始就已經體現(xiàn)了,劉邦的假意歉意,卻得到項羽的答復是: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所言。先不去論項羽的自負、婦人之仁、殘暴、不仁義等等,就這一點就可以定性了項羽是鴻門宴的失敗者,更是定性了楚漢相爭的結局。
【鴻門宴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鴻門宴》讀后感02-25
鴻門宴讀后感02-04
鴻門宴讀后感15篇03-17
鴻門宴讀后感12篇03-26
《鴻門宴》讀后感15篇03-05
鴻門宴讀后感14篇02-07
鴻門宴讀后感(15篇)04-04
鴻門宴讀后感9篇04-18
鴻門宴讀后感400字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