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讀后感常用[13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包法利夫人》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1
在一個不顯眼的日子,當我無意間翻到《包法利夫人》這個書名時,不禁怦然心動,似乎,心中某條隱秘的河流被牽引而出。這是講述了一個平庸的人的一段平淡無奇的生活,但卻可以把這段生活寫成一兩個人作為主角的浪漫主義故事。化腐朽為神奇。
包法利夫人艾瑪,在我看來,她只是一個為追求愛情的女人, “我們正在上自習,忽然校長進來了,后面跟著一個沒有穿學生裝的新學生,還有一個小校工,卻端著一張大書桌。正在打瞌睡的學生也醒過來了,個個站了起來,仿佛功課受到打擾似的!睍械拈_頭這樣寫到。這是一種多么另人難以忘懷的節(jié)奏。我想想,我還能說什么呢,后來我想起自卡夫卡以降的.小說家都奉福樓拜為祖師。這么說來,他就是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源頭的源頭。當然,這對于福樓拜并不重要,對包法利夫人不重要,對《包法利夫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改變了自巴爾扎克以來現(xiàn)實主義就是一切的小說的寫法。為小說提供了另一種實際上的可能。小說技巧的革新為小說的重生準備了必要的條件。存在這個詞在更多程度上已經不是現(xiàn)實所能替代。一個好看的故事僅僅是小說的一件華麗的外衣。因此我在讀到《包法利夫人》的時候,那是在一個天氣陰沉的下午,五月,屋外的世界綠意洶涌。我想起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歡喜雀躍不知所謂的情形。其中除對女主人公悲慘命運的悲嘆,想必也包含著一種對奇異的語言之美的歡躍。
我現(xiàn)在似乎可以這樣說:《包法利夫人》在小說的原本意義上,開拓了小說語言所能帶來的更大的閱讀空間和審美愉悅。它借助提煉語義、復述的手段讓意義--小說本身的存在,始終保持充盈、在場,它以喪失小說本體為代價而獲得語義和快感。這似乎讓我在更大程度上獲得了對小說閱讀體驗和寫作的可能。因此,我想,如果第一次的閱讀愉悅是一場經歷。那現(xiàn)在,很明顯的,是一場冒險。
對于艾瑪,我并不認為她是哪里做得不好,或者對不起夏爾。她也只是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愛情。她有思想有欲望但似乎卻得不到上帝的眷顧,其實她也是屬于一個悲慘的可憐人物了。這也讓人側面看到了人情的冷漠和束縛,和當時的世界觀、某些人的人生觀。
或許我們很幸運,由于所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我們沒能象愛瑪那樣不幸地可以去隨意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否則或許我們中許多人也。同樣會經歷、相類似的遭遇。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2
“明艷艷的太陽暖烘烘,小姑娘做著愛情的夢!苯K于,愛瑪?shù)囊簧谙棺拥母杪曋新湎箩∧,而此時她的愛情早已香消玉殞。背叛婚姻和家庭,又因自己的盲目被愛情背叛,真夠悲戚哀傷遭人憐憫的了。當然夏爾又何其無辜,一直碰不到糊口與婚姻的真相,身處假象的世界竊竊自喜,最后窘迫至極,只落得一長綹黑發(fā)陪他悄悄地窒息在涼棚里的板凳上。而小貝爾黛在失往父母后,被迫到紗廠做工委曲生活。
愛瑪?shù)墓亲永餄摱阒寺涯娴囊蜃,她渴想美妙難言的愛情,也一直是這么追尋的。當初急于改變環(huán)境,受一時的悸動蠱惑,匆忙又盲目地嫁給了醫(yī)生夏爾,而夏爾的平庸使他缺乏她所幻想的浪漫,幸福愉悅仿若好景不常,經由婚姻帶來的短暫新鮮感后統(tǒng)統(tǒng)消失不見。愛瑪?shù)姆垂亲⒍ㄗ屗裏o法甘于現(xiàn)狀,一次契機她終于叛變,開始走向了另一個世界。
她不切實際,老是對愛情布滿幻想,在愛情眼前永遙保持著十足的活力與暖情。對于出軌,她好像義正辭嚴,她望不到丈夫的任何長處,甚至望不到他愛她,仿佛只是自己在受苦,老是渴想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糊口來知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過于依附感情的代價是一再遭到背叛,魯?shù)罓柗蛉酉滤,萊昂亦丟下她,在現(xiàn)實與愛情之間,他們永遙選擇現(xiàn)實,這或許才是愛情的本質,可她從未參透。
愛瑪愛慕虛榮矯揉做作,追求物質糊口,對待感情又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豆瓣評論里有這樣一段,“關于包法利夫人,她代表著這樣一群人,有著不錯的物質基礎,卻不甘心糊口清淡如水;讀過一些書,卻沒有讀得良多;布滿了浪漫的'幻想,卻未觸及到真實的糊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敏感脆弱!庇纱,倘若沒有很好的現(xiàn)實基礎承載她們虛幻的理想主義,結局注定只能是悲劇。
想到毛姆的《面紗》,固然沃爾特也因婚姻丟掉了性命,但凱蒂在經由不忠和糊口種種變故后自我意識終極覺醒,完成了自我救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安寧,就像她在最后說的,“我覺得自己就像個一輩子都住在小池塘邊上的人,忽然間望見了大海,讓我有點喘不外氣來,但心里又布滿了喜悅。我不想死,想活下往,于是感到了一股新的勇氣。我就似乎那些老水手,起駛向未發(fā)現(xiàn)的海洋,我的靈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凱蒂有機會選擇與過往和解,而愛瑪終是沒有那么幸運,她結束的那樣倉促,以至于到死都沒有試圖悟出糊口的真諦,狼狽地躺在床上癲狂盡看失往理智。她可憐,可憐到可悲,這注定是她的結局,她的命。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3
《包法利夫人》,剛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她的評價就是四個字:害人害己
但是現(xiàn)在,當我把手指放在鍵盤上的時候,似乎不公平。
所以,先回憶一下主人公的一生吧。
童年沒有母愛,因為失去了母親,所以去了修道院。但是時間長了,痛苦總會愈合的。想必她生來不是一個優(yōu)雅的人,也不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當她離開修道院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念她?梢哉f修道院的生活并沒有提高她的修養(yǎng)。
離開修道院后,她和父親住在農場。說寬闊的農場應該培養(yǎng)她的情操是有道理的,但她對農場的生活不感興趣。相反,她追求精致的生活。本來我不喜歡這種行為,但是仔細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年輕女孩總是有夢想。在生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追求精致的生活,期待一段刻骨銘心、浪漫溫馨的愛情,有什么過分的?
最后,因為她父親的受傷,她認識了查爾斯醫(yī)生。在她純粹的內心生活階段,她誤以為這就是那個人,帶著渴望嫁給他。這是常事。
然而,婚后的生活不僅僅是鮮花,而是日常用品。她認為這與自己的夢想生活相去甚遠,她認為自己被婚姻的'枷鎖所困。她很失望,她的理想丈夫沒有引起她的共鳴。
想必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常人都會有一些悲傷和不滿,她也不例外。于是,她開始覺得自己的夢想就這樣破碎了。也許她會安于現(xiàn)狀,面對現(xiàn)實生活,做一個所謂的好妻子。
然而,當她幾乎絕望的時候,一場派對讓她的夢想成真。而且高于她的預期。所以,她過上富足生活的欲望當然更強烈,不僅僅是因為她經歷過一次這樣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那些外表和行為都不如她的女人,在享受著她渴望的生活,而她只能仰望她們,她不甘心,所以當她再次面對生活的現(xiàn)狀時,就更加難以接受了。想必,這就是所謂的“由儉入奢,由奢入儉”。
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時候,所有美好的東西對她來說都不算什么,除非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甚至連自己的女兒對她來說都不重要。
面對誘惑,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拋棄所謂的道德?上В齼A盡全力追求的愛人,配不上她的愛。
最后,當她為愛人負債累累,當她意識到他們的本來面目,舉目無助時,她只選擇了服毒自殺。
我只是不知道她是否在臨終前意識到查爾斯是最愛她的人,盡管她不知道浪漫,如果她發(fā)現(xiàn)她的女兒有多可愛,她為她所謂的奢侈夢想失去了多少更珍貴的東西。
一個人一生中從來沒有得到很多東西,這很可悲,但我覺得更可悲的是,她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珍惜自己臨終時所擁有的。包法利夫人的悲劇一定是這樣的。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4
小說講述了一個不愿孤獨的已婚女人,尋找婚外情的刺激,最后被逼債自殺的故事。有評論說包法利夫人接受了不適當?shù)慕逃,一個富農的女兒去城里的一個修道院學習鋼琴、繪畫和詩歌(而不是干農活)。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城市生活讓艾瑪幻想著完美的愛情,忍受不了平庸的婚姻和平淡的生活,不顧現(xiàn)實追求浪漫、刺激、奢華、激情的生活,最終導致悲劇。其實就算是婚外情,保鮮時間也很短。艾瑪?shù)?初戀情人很快厭倦了她,在她約好私奔的前一天寫了一封信背叛了她艾瑪。這一擊差點殺了包法利夫人。和第二個情人約會更是瘋狂奢侈,但很快雙方都厭倦了對方,卻又不愿提起。艾瑪忘記了自己作為妻子和母親的義務,最終走向了毀滅。
書中的丈夫包法利讓人覺得好笑,妻子出軌兩次,那么多明顯的信號都找不到,是不是太瘋狂了?因為包法利愛他的妻子,他逐漸發(fā)展到盲目相信,甚至討好,怕她生氣,不高興,于是他一度和母親絕交。他是一個平庸、懦弱的人,不解風情,從小死記硬背,不懂音樂和詩歌,也是事業(yè)上的“不起的阿斗”。在包法利夫人和藥劑師郝邁的鼓動下,他有機會揚名立萬,但手術徹底失敗,艾瑪對他很失望(柳雪86.com)。在發(fā)現(xiàn)他妻子的情人寫給包法利夫人的信后,他明白了一切。作為任何一個有骨氣有血的男人,面對這樣的屈辱都會發(fā)瘋。還有這個包法利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妻子死后,他曾見過艾瑪?shù)某鯌偾槿。他沒有生氣,反而更難過。“從愛人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妻子過去的痕跡”,這是可笑的,可悲的。
這部小說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作者福樓拜曾因道德敗壞而被指控上輕罪法庭,這會慫恿女性學壞。這個故事也提醒所有的丈夫,一只手打不過聲音,婚姻失敗不能怪一方,但另一方或多或少是有責任的。照顧好你的妻子,否則你會把他們推入不道德的婚外情。愛情是短暫的,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但這不是懶惰的借口;橐錾钜眯慕洜I。作為丈夫,他有義務時不時的給妻子制造一些浪漫,時不時的給她一些驚喜,給平淡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鮮的東西,讓家庭更加穩(wěn)定,不要讓妻子成為包法利夫人。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思考我們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中國有句話叫“窮養(yǎng)兒子,富養(yǎng)女兒”,對女兒的教育要給她最好的,讓她有見識,不要被物質的誘惑和男人長大后的甜言蜜語所欺騙。然而,有時不適當?shù)慕逃龑⒆佑泻。比如,近年來,中國父母送孩子出國留學很受歡迎,但國外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孩子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回國后很難適應國內的生活和工作場所。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5
現(xiàn)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xiàn)實與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現(xiàn)實與夢想碰撞時,《包法利夫人》告訴了我該怎么做。
《包法利夫人》是居斯塔夫·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shù)慕洑v,向讀者展現(xiàn)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腐蝕靈魂的罪惡本質。愛瑪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間迷上了看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榮華就是富貴,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于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于是,包法利夫人不滿于丈夫查理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是生活在平庸卻又黑暗的法蘭西使她最終在欺騙與背叛之中結束了一生。
愛瑪·包法利是一個生活在19世紀50年代的法國婦女。她是鄉(xiāng)村醫(yī)生查理的妻子,是小鎮(zhèn)上備受矚目的包法利夫人。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huán)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注定了它的悲劇結果。小說中的情節(jié)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xiàn)她的原望?墒窃谂c查理結婚后才發(fā)現(xiàn)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后的相處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賴昂,這是愛瑪?shù)牡谝粋幻想對象。而且賴昂也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膽怯和道德使他選擇了離開。懷念慢慢沖淡了激情。之后,另一個男人羅多爾夫,為愛瑪?shù)臍赓|所迷倒。愛瑪也被這個風月老手迷得神魂顛倒。當愛瑪決定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她以為找到了小說中向往的生活。可是命運卻又讓她跌進無底的深淵。
最終她因與情夫奢侈的生活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那兩個男人在這時卻像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丑態(tài)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后選擇了死亡。
愛瑪死后的情況像平常一樣,靜悄悄的,整個鎮(zhèn)子只有包法利和朱斯坦睡不著。愛瑪是一種單純的美,查理是一種淳樸的真與善。兩者同樣不具備智慧,而他們的結合,表面上看是一種真善美的結合,應該會幸福,但是結局卻是悲劇。愛瑪?shù)拿朗且环N外表的美,她的心靈并不具備的美的土壤,因為那是顆躁動的心,一顆時刻幻想的心,一顆愚蠢粗陋的心。查理不具備俊朗的外表,卻具有一顆真善的心。
在現(xiàn)實面前,空想和許諾是多么可笑!生活還在繼續(xù)而悲劇還在不斷上演,現(xiàn)實中不要過多追求虛幻的世界,我們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活出自我,應為你為自己而活。至于夢想,應只顧風雨兼程!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6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shù)慕洑v,再現(xiàn)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為近代小說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說,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jié)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xiàn)她的愿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yī)生夏爾?墒窃诨楹蟛虐l(fā)現(xiàn)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后的相處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后,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熏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愛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丑態(tài)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后選擇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huán)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注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shù)谋瘎,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xiàn)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xiàn)實于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里,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愛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于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xiàn)實的距離。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7
在閱讀《包法利夫人》的時候,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有幾處場景的描寫,福樓拜的文字安排和描述給了我很具體、生動的畫面感。讓我在閱讀小說的時候感覺像在看一部電影一樣。首先一個是在展覽會上,主席先生正在為優(yōu)秀農耕者頒發(fā)獎狀的時候,羅多夫卻一心一意的用著花言巧語勾引艾瑪和他在一起。其中有一段,福樓拜一行隔一行寫主席的頒獎詞和羅多夫的情話,兩個截然不同的話語被巧妙的安排在一起,回環(huán)往復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在巨大的張力和對比下形成的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比如:
“多少回我想走開,但我還是跟著你,一直和你待在一起”
“肥料獎”
“就想我今天晚上,明天,以后,一輩子都要和你待在一起一樣!”
“獎給阿格伊的卡龍先生金質獎章一枚”?
這樣的語言風格有一點幽默,但是幽默中我又讀到了一絲嘲諷,不僅僅是對羅多夫所講的那些完全不經心只是為了誘騙艾瑪和他在一起的情話的嘲諷,更是對艾瑪竟然會如此輕易地就聽信了羅多夫誘人的情話的嘲諷。其實,還有一絲對這個展覽會上,主席先生們一系列冠冕堂皇的在臺上“回顧社會的萌芽時期,描寫洪荒時代”歌功頌德的嘲諷。因為臺下的人要不就是像羅多夫那樣根本不經心的在做其他事情,要不就是像那位獲獎的老婦人卡特琳那樣根本不懂得“該往前走,還是該往后逃,既不明白大伙兒為什么推她也不明白評判委員為什么對她笑”的耕種者。這樣的展覽和頒獎不過是領導者們一次自導自演的表演罷了。第二個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包法利夫人第二次和萊昂在劇場相遇后,萊昂再次追求起艾瑪來。萊昂邀艾瑪在教堂見面時,被啰嗦的介紹教堂的門衛(wèi)所擾,所以萊昂叫了一輛馬車,在馬車上最終打動了艾瑪。使艾瑪成為了他的情婦。在沒有上馬車之前,艾瑪是不太愿意和萊昂在一起的,甚至寫好了回絕他的信。福樓拜寫那輛馬車“走下了大橋街,走過藝術廣場、拿破侖碼頭、新橋?”又寫到“”往前走”車子里面的聲音說”、“不要停,一直走”、“怎么不走呀!”
整整一頁描寫都在寫馬車經過的地方和車子里偶爾傳出的不要馬車停車的聲音。卻只字不提萊昂在馬車里如何說服艾瑪成為他的情人,但是卻讓我感受到了萊昂的情話一定是露骨而且綿長的.。最后,以“一只手從黃布窗簾下伸了出來,把一封撕碎的信扔掉”作為結束,暗示了艾瑪和萊昂最終成為情人。福樓拜留下的這片想象空間給我很生動的一個電影場景的畫面感。讓我的期待心理即得到了一部分的滿足,萊昂終究是對艾瑪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但一方面又沒有完全契合我的期待,沒有大段的情話而是一輛馬車不斷飛馳的畫面。然而在這樣的留有無限想象的描述中,我有感受到了文學特有的表現(xiàn)能力。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8
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國長篇小說。說實話,初讀時我?guī)缀跆岵黄鹋d致,情節(jié)淡如清漣,幾乎毫無起伏,只是平平上演最日常生活中的樁樁件件,但漸漸就覺出隱藏其幕后的人生況味。直到愛瑪出現(xiàn)在查理的視野中,這個故事似乎才開始鮮活起來:田莊里的寧靜安袢,房屋里精致的器皿灼爍熠熠,比第厄普象牙還白凈令人驚訝的指尖,愛瑪拾鞭時臉頰漲紅,陽光下微揚的灰塵,精細散漫的勾勒描繪氤氳著霧一般浪漫的氛圍一一但這些只是一場霧,一下子又晴朗照舊起來;這不是個風花雪月的故事。
這時候我才開始讀出興致來,覺得這就像一杯茶,初呻時索然無味,但靜靜閉上眼睛才可細嘗到舌齒間縈繞的`氣息,有一點甘甜,更多的是苦澀,卻哀而不傷。因為早已知曉結局,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激蕩的心情,沒有因懸念而滋生的懷疑≌饈俏彝反謂喲サ劍因為在國內的作品中最忌憚這個,(當然也有列外V皇俏頤豢吹)雖然也有情節(jié)的高低幅度,但都很滑順,似乎理所當然。我在前言里曾看到這樣一段話:“福樓拜主張從作品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議論,不讓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觀點或意圖的痕跡!碑敃r還糊里糊涂,直到接近結尾才慢慢領悟,福樓拜用“我們”的純客觀視角的一縷線,將我們牽引進了他事先編排好的境界中中,燕子在路上顛簸激起的塵土飛揚,教堂里清越的鐘聲,永鎮(zhèn)寺的一草一景,人們忙碌時的陰影憧憧,雞在鳴狗在吠,讓我們影影綽綽看見那個時代社會的生活。而不見作者一絲身影。他不是在陳述而是在演繹這個故事,所以他能如此隱藏。
愛瑪是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激烈沖撞下的犧牲品,更是一個被上流的社會所遺棄的可憐人。她出生在農莊,擁有麗質卓絕的美貌,在修道院里不但沒有因宗教信仰而受到制約,相反還被那些浪漫主義所熏陶,她耽溺于小說里的愛戀如癡,月光下的喃呢,情意綿綿,漸漸背棄了宗教信仰,而宗教里的“避世離俗”讓她越發(fā)遠離現(xiàn)實真諦,她將自己的靈魂囿于她編織的與自我現(xiàn)實格格不入的綺麗的夢中,她永遠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不可達成的虛妄,一直竭力尋找。農莊里的生活庸俗而乏燥,所以她不安于靜,日日翹首有一個契機達成愿望,于是當查理出現(xiàn)時,她本能認為這就是那個契機,那個驟然而至的愛情。她不加考證,不假思索,急不可耐就隨之而去。但卻愴涼地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大漠里的綠洲,在生活與期待的脅迫中的彷徨急躁的錯覺,于是后悔莫及。而那場宴會恰逢打開了她心中的欲望之門,讓她越發(fā)渴望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9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譏諷性的小說,反映了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差別。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shù)慕洑v,再現(xiàn)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栋ɡ蛉恕返男纬墒顾蔀榻≌f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 .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說,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jié)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xiàn)她的愿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yī)生夏爾.可是在婚后才發(fā)現(xiàn)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后的.相處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 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后,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熏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愛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 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丑態(tài)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后選擇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huán)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注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 。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shù)谋瘎,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xiàn)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xiàn)實于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里,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愛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于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xiàn)實的距離。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10
當一個人全部身心都陷入最美的幻想時,會發(fā)生什么事呢?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艾瑪自幼就多愁善感,甚至有些做作。她夢想著貴族般的生活,宛若做了一個華麗的夢。漸漸長大的艾瑪對愛情有了無限渴望,她嫁給了一位名叫夏爾包法利的老實醫(yī)生。期待著她所謂的“幸!,可婚后的生活卻使她大失所望,她的丈夫、她的生活與她的夢想大相徑庭。沒有浪漫的情話,沒有甜蜜的驚喜,丈夫在她眼中甚至是世上最愚笨之人。艾瑪對這一切感到煩躁、厭惡,認為這本不該是她的生活。在她眼里,她身邊的一切普通人、普通事,都是不必要的存在。這使她前后擁有兩個情夫,并瞞著丈夫欠下了巨額債款。但浪漫的婚外愛情也不能完全令艾瑪滿足,反而使她越發(fā)沉迷于紙醉金迷的生活,甚至不愿把家中華而不實的裝潢去掉一些。債臺高筑,這壓得艾瑪喘不過氣,最后,她咽下一小瓶砒霜,了結了她的“浪漫”生活,也了結了以此存在的自己。
人的一生,也許并不是如意的,可能我們也會像文中的艾瑪一樣陷入自己美麗的幻想中。夢,的確要有,但并不是用來埋怨自己的生活,而是努力追趕的目標。知足者常樂,看看你的生活,也許它很平凡,有不如意,但也有許多的`美好。
過度埋怨現(xiàn)實,過度妄想未來,都會使我們像艾瑪一樣誤入歧途。
還記得那是寒假剛開始的時候,我正半躺在床上玩手機,屏幕上出現(xiàn)的往往都是網上“大佬”的畫作。指繪、厚涂、人體……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使我無比沉迷,我內心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寒假里將自己練成“繪畫大佬”?傻诙,我已將昨天的事拋之腦后,只顧著玩樂,到了晚上才猛然想起自己的任務。但是,我卻一點兒也不著急,心想,反正寒假還有好多天嘛!第三天,第四天……亦是如此。直到寒假快結束了,我才發(fā)覺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這才拿出紙筆,開始練習。我一步一步按著網上的教程繪畫:構圖、打稿、整理,一點也不少,可越到后來手也就越不聽使喚,畫出的線條要么太僵,要么太軟,根本達不到繪畫的標準。我泄氣了,將這一切“歸功于”上天給予我的這雙“豬蹄”。我放下筆,伸了個懶腰,倒在床上。不練了不練了,還是繼續(xù)做我的“大神夢”吧。
每個人都可能陷身于幻想,埋怨現(xiàn)實,而不去努力。沒錯,艾瑪?shù)幕孟牍倘幻篮,但不能腳踏實地地去努力,一切都是空的。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11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透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shù)慕洑v,再現(xiàn)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構成使它成為近代小說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她從小在修道院理解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說,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jié)使她對感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能夠實現(xiàn)她的愿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yī)生夏爾。但是在婚后才發(fā)現(xiàn)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完美。在蜜月里,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后的相處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但是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后,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熏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感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但是“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丑態(tài)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后選取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杯具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感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huán)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感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注定了它的杯具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shù)谋,或許能夠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xiàn)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xiàn)實于理想中的狀況不一樣時,我們不就應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里,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好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感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于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xiàn)實的距離。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12
剛剛讀完《包法利夫人》,作為一名單純享受閱讀的讀者,我更多地感受到愛情的無關緊要。
身為與艾瑪同樣患有浪漫狂想癥的女生,對于她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與此同時,我又十分慶幸與她相比,我尚有那么一絲理性存在。
1、認清愛情的樣子,摒棄文字的蒙蔽。
首先,一定不要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
讀完全文,在我看來艾瑪所有的不幸皆歸結于她對愛情的懵懂。在她不諳世事之時,未經歷戀愛的過程,誤把最初的新鮮感當作愛情,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步入婚姻。后來幡然醒悟,才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
為什么她會如此堅定執(zhí)著地向往愛情呢?究其原因,還是受到書本里對愛情大肆渲染的文字的蒙蔽。
荏苒冬春,誰還沒有體驗過過年少懵懂的青春,誰還沒有幻想過初遇心上人之時的悸動?但很不幸,并非所有人都是那么幸運地擁有自己的命定之人。
匪夷所思的是,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文字的熏陶,從童話故事到散文小說,這些讀物絕大多數(shù)都在放大這少有的幸福,為我們勾勒出虛幻縹緲的完美愛情,并且堅定地種下種子,告訴我們,一定會遇到的,愛情就在前方,它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冷靜想想,真的是這樣的嗎?追根溯源,寫出這些動人愛情的作者們真的擁有能與其筆下之物相提并論的愛情嗎?我看未必。
2、生命只有一次,為你想要的生活而活。
其次,一定要找到自我的價值。
為什么艾瑪會任憑自己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幻想當中無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如果她立志于鉆研音樂,或者沉浸于自我提升,那么愛情在她的生活中就居于次位,與之相應,那些虛幻的奢侈行為也會隨之淡化,至少不至于最終被高額的`借貸逼得服毒自盡。
我一向認為,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能抓住機會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么最終你會被迫過上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生活。最初的那些想法會被不斷地擠壓在心里的某個角落,直到消磨殆盡,到這時,你尚且還能稱之為“你”嗎?至少對我來說,這樣的自己是一具行尸走肉,與死亡無異。
3、在生活和金錢面前,愛情微不足道。
最后,表達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在生活和金錢面前,愛情真的不堪一擊。
要說全書中唯一的愛情,我相信那就是夏爾對艾瑪?shù)母星。他一心一意地付出,最終換來了什么?是那永無止盡的借條還是艾瑪臨終前對他的感激?
至少在我看來,沒有一樣回饋可以與他的付出相提并論。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篇13
這周剛好看完了《包法利夫人》,很久以前就想看的一本書,但一直嫌太厚,沒啃下來。
恰好看到了一篇叫《無聊會殺死一個人嗎》的推文,發(fā)人深省,立馬去找了這本書來看。
全文講述了一個女人如何在追求刺激的過程中香消玉損的故事。
一部分人認為這是追求虛榮的惡果,另一部分人覺得這是精神空虛的悲劇。我也比較同意后者的看法,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神空虛?
我想講一個例子,大概兩個星期前,我的一個好朋友跟我說她辭職了。我問她為什么辭職?她說她接受不了不用帶腦子上班的工作。并接著說她一個月的工作,一周是復制黏貼,一周半是撕紙塞紙,一周是整理憑證,半周是對一下數(shù)據。
我說,聽起來很豐富多姿呀,我的才是重復的,每天求人借錢和催人還錢。
前幾天誠品給我發(fā)了一封招聘邀請郵件,我第一時間特別感動,甚至開始蠢蠢欲動。
誠品是我一直以來的夢,像是我人生最崇高的使命。我猶豫了良久,最終沒有去。我怕真的有幸去了誠品,不久我也會乏了倦了。
這么多年來,我太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總是以為算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就能有一個全新的開篇,能迎來人生新的希望。但是在上大學時已經離開了那個讓我覺得壓抑的高中后,我仍然抑郁得不能自拔,盼望離開廣州。而在工作后逃離了交通讓我窒息的廣州后我在二線誠市又安逸得發(fā)慌,我實現(xiàn)了年頭向曹植許的愿:一份走路能去上班的'工作。但我依舊心頭烏云重重。
看到包法利夫人在挪換了幾個地方還是抑郁寡歡。我明白了那場東奔西走同樣無法掃除我的虛無之感。事實上地方和環(huán)境是沒有任何需要改變的,需要改變的反而是我自己。
過了幾天我問那位好朋友,你找到工作了嗎?她說沒?我問你想找什么工作?她說不知道。
現(xiàn)在有這樣一股風氣,很多人在鼓勵大家去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單調無趣地度過一生。我也曾經堂而皇之對別人灌這碗雞湯,但我現(xiàn)在不敢這么做了。
那些所謂的理想最后就像《布魯克林有棵樹》里寫的:“我把一生要做的事一條一條寫了下來。我發(fā)誓要一條一條去實現(xiàn)。然而這些計劃根本沒有實現(xiàn)。我成人后,大部分時間得去拼命工作,養(yǎng)家糊口。”
我想說的是:跟我的朋友一樣,我也渴望著激情澎湃、豐富多彩的人生。但我也不知道自己畢生的理想是什么。這才是最致命的,我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夢想,卻高舉實現(xiàn)理想的旗幟。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精神空虛。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02-05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04-30
《包法利夫人》讀書心得02-18
讀《包法利夫人》有感03-31
《包法利夫人》的讀書心得03-31
包法利夫人讀書心得02-28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15篇03-11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6篇04-03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10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