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距離高二作文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距離高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距離高二作文1
說起最遙遠的距離,或許你會想到是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或許你會說是天與地之間的距離。因為它們相遇的幾率微乎于零。或許有人會說最遙遠的距離是存在于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要實現(xiàn)不現(xiàn)實的東西似乎要不可想。但我卻認(rèn)為,不是。我認(rèn)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無過于每個人心靈之間的距離。這距離存在于無盡的思緒間,存在于無盡的揣測間,存在于無端的懷疑間。
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碑(dāng)然,我所說的距離并非此話中的愛情。我想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我都會有一種感受,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事因為距離而疏遠。因為經(jīng)歷過這種疏遠,也許你會覺得這句話經(jīng)典非常。當(dāng)你在街頭遇到了幾年前的一個老朋友,你親切得想他打招呼,可他卻對你毫無印象,記不起你是那個曾經(jīng)的誰,那時你就會覺得你居然離他那么遠,因為距離,因為時間,將一切都淡化了一切只是個遙遠的記憶;當(dāng)你站在一個有幾百雙陌生的眼睛注視的舞臺時,你會覺得你離他們的距離好遠,因為你的心靈無法找到寄托,一切是那么地恍然,一切是那么地孤獨——孤獨地在別人的注視下展示一個或真實或虛假的自我,只因為博得那在距離間回響的掌聲。
其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朋友,但是有多少時候我們會將真心傾吐給對方呢?彼此之間貌合神離,在那段距離之間他們將自己虛偽的'包裹,于是開始疏遠即使朋友間是形影不離,但他們的心總是排斥著對方。這就是最要遠的距離,一個無法拉攏的距離,一個因為人本性無法容忍朋友的優(yōu)點而存在的距離,距離的存在因為無奈的競爭,競爭是為了自己活得更出色,于是疏遠了朋友,自己卻還是平凡得一無所有。
我們每一個人都呼吸著同一片藍天下的空氣,沐浴著同一片大地上的陽光,經(jīng)過同一條擁擠的人行道,我們常常擦身而過,更或是我們也曾相視一笑。但我們的距離還是很遠,遠得只能相視一笑甚至只是默默間低著頭擦身而過。那不是單純的地域空間的距離遙遠,而是每一顆心與心之間這個無形空間的遙遠。遙遠得讓人害怕,因為也許自己在很遠的地方已經(jīng)察覺到對面走來一個朋友,有種沖動想和他打個招呼但卻沒有勇氣,站出來輕輕地說聲:“朋友你好。”于是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為他祝福,然而我們之間有因為默默而疏遠。
我們應(yīng)該試著去打破這種遙遠的距離,拿出你的勇氣用你的真誠去換別人的真心。那樣你就會覺得你和他是那么地近也許在無意間會小打小鬧,也許會在不經(jīng)意間傷害對方,也許會覺得對方不了解你。但靜靜地想一想你孤獨過嗎?你寂寞過嗎?后來才發(fā)現(xiàn)在別的城市里也可以找到他的身影。因為想他——我的朋友。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們的心沒有在一起,我不夠了解你。為了掃去這距離,提起你的勇氣,去感受與你咫尺之間的朋友,送去一聲親切的問候。承認(rèn)你朋友的一切,他的成就,他的事業(yè),他的一切所有,適當(dāng)?shù)厮湍闩笥岩恍o需回報的掌聲、喝彩。為他做些大家都開心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切的理由只是那么簡單的一個:他是你朋友,一個真正的朋友。
距離高二作文2
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叫做距離的東西,距離可以讓你獲得,距離又或許會讓你失去。
龍應(yīng)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記著一次和十八歲的兒子一起出行的經(jīng)歷,“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所緊閉的門!边@似乎是我們這個年齡段急于做的事——遠遠地躲開父母,拉開距離。當(dāng)被問及以后學(xué)校和工作志向時,便快快地回答:“反正一定不會待在這里!蔽覀兛释嚯x,似乎像是急于去更廣闊的天空飛翔的鳥兒,可是這鳥兒羽毛尚未豐滿,翅膀也不夠有力,拍打著拍打著,看夠了那天地間無邊無際之后,卻飛得越來越吃力,搖搖晃晃,只想找個地方歇腳。這個時候,距離所給我們帶來的“自由”和“獨立”的甜頭已經(jīng)吃得干干凈凈,留下來的只有獨自面對努力拼搏的苦和孤獨。這樣的距離,是好是壞?是益是弊?可這究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jīng)過而樂此不疲的一站,這樣的距離帶給我們的是我們所追求的所謂自由和獨立,卻失去了家人一起橘黃色燈光下共享晚餐、歡聲笑語的愜意和溫情。
可倘若是沒有了那份距離呢?浙江市一對夫妻中年得子,待之甚寵,一直到他長大成人,仍然堅持把他放在搖籃里睡覺,成為了“巨型嬰兒”,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一些家長以“我們是他父母”的借口翻閱孩子日記、隱私,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夫妻間因為“過的太近沒有私人空間”而分開的悲劇數(shù)不勝數(shù),等等。距離太近,使人喪失了作為自己的獨立性,失去蘭自己的空間而感到被情感“囚禁”;同樣的,若距離太過,則使親情之中的血淡于水,少了那份與親人和家庭間溫柔的紐帶,逼著你一個人櫛風(fēng)沐雨,日夜奔波。如此看來,沒有那份距離就如同借著風(fēng)放風(fēng)箏,卻始終不肯放手。而距離太大即似線拉太長,以致一扯就斷。這樣的風(fēng)箏,不是起起落落,徘徊不前,就是肆意飄浮,離開正軌。
如此道理,似乎放之于四海之內(nèi)皆準(zhǔn)。反觀我們的時間,不也是生命的距離嗎?生命的距離有多長,又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是壽命的'長短?還是活著的年數(shù)?我以為,在于心中的體驗和大腦的印象。
周國平曾在《為生命立論》里寫道:“我比你年輕十歲,假定我們將在同日死,即我比你短十年壽但此時此刻,我心中的體驗和大腦中的印象比你豐富得多,你那多活了的十年對于你又有什么意義呢?”史鐵生也曾說:“我們每個人生來就走在死去的路上,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遺照,慢慢地前行!蔽覀儚纳剿溃@中間生命的距離,不就是我們不斷逝去的時間嗎。這距離長些,你便有了更大的機會成熟,有了更多的可能積累經(jīng)驗,幫助你看清世間百態(tài),可相應(yīng)的,你卻失去了青春年少。若這距離短些,你便有著無限活力,你的未來充滿未知的希望,你有無盡的潛能,可一樣的,你卻少了那份安靜和沉淀。
時間的距離慢慢地拉長,卻不一定更加豐富、厚重。于我們,生命有限,可價值卻無邊。我們完全可以使每天過得更加豐盈而值得,完全可以使我們的生命“物與我皆無盡也”。距離長短,有舍有得,我們不一定必選其一,“君子不器”,何況神秘莫測如生命?而能做好的,只有在近和遠間找到那絕妙的平衡,正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使之不失得無邊,也不得得無度,如此,才算是找到了距離之妙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