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與品讀相擁高考作文
與品讀相擁
讀書,是賞心悅目,陶冶情操;
讀書,是走進先哲,聆聽教誨;
讀書,是體驗鳥語,感受花香。
……
我們走在羊腸小路上,
俯首細細品讀先賢訓言,在旁邊的百花爭妍,蜂圍蝶陣中拜訪先哲,啊!這是多么欣慰啊!
在信息時代,我們?yōu)榱俗非笏俪桑凇皽\閱讀”的氣息逐漸蔓延時,我們是否思考過。
——與品讀相擁,使讀書成為提升自己靈魂的方法。
質而綺,真而醇,自可傳之千古;
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走進陶淵明,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定與超然,但是他“好讀書,不求甚解”卻是不對的,他為了逃避官場的黑暗污濁而歸隱田園,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純潔而回歸自然,但是,讀書是人的靈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書與不讀有何區(qū)別,既然有讀書之好,我們就應全身心投入,馳騁于書的天地,豈不樂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讓自己一時滿足,對于心靈卻益處甚小。
我們所說的品味,是用心讀,而非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只有用心靈去靠近書,才能感受到灼灼其華的智慧,才能體會字字千斤的價值。
同樣張溥也幼時好學,他的傳奇在人們心中永不倒下,“七錄宅”的光華熠熠生輝,他為了學習,習書成誦之后又手自筆錄,再化為灰燼,總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學功底。
張溥雖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跡為后人傳頌,七錄之名是何等雄渾,學習是需要嚴謹態(tài)度,在“七錄”背后閃爍的是人的品質與修養(yǎng)。
在當代,當我們捧著《邊城》細細品讀時,被沈從文的新麗雋永的筆調以及美麗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學成就竟由一位只讀小學的人來寫,其困難之大,不言而喻,沈從文也嗜學,他面對命運的風浪,從不畏懼,在平靜的心態(tài)下認真品讀,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學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遙遙。沈從文在自己認真地品讀中成就了不朽的《邊城》,我們不禁感嘆——與品讀相擁,能克服一切困難。只有在品味中學習,才能汲取精華,就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們驗證了同一個道理,與品味相擁,才能讓讀書成為凈化靈魂,提升品質,成就事業(yè)的方法。
品讀,讓我們感受“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悲壯;品讀讓我們感受“腸斷東風落牡丹”的凄涼;品讀讓我們感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與品讀相擁,讓讀書使自己靈魂思想升華!
“與品讀相擁”,題目新穎,立意不俗。文中列舉了陶淵明、張溥、沈從文等古今人物的讀書經歷,說明“與品讀相擁,才能讓讀書成為凈化靈魂,提升品質,成就事業(yè)的方法”,從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用心閱讀
每當我們邁入浩如煙海的圖書館時,眼前的“書山”不時讓我們震驚:在這貫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們怎樣閱讀,閱讀什么?是深閱讀,還是淺閱讀,在我們眼中,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閱讀,用心體會! 用心閱讀,我們能體驗中華五千年的香韻,能品味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清幽和曠達,能體驗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邁,能體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凜然,更能體驗李清照那“凄凄慘慘戚戚”的憂愁與悲憤。
閱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讀死書,有的人死讀書,有的人品其文化。
【與品讀相擁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品讀成熟高考作文12-18
品讀悠悠親情作文07-01
品讀友誼作文06-30
品讀800字作文06-30
品讀失敗初中作文04-07
品讀語文的幸福作文07-01
品讀高三作文03-07
相擁作文300字三篇02-26
【精華】相擁作文300字4篇03-03
關于相擁作文600字3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