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1卷滿分作文(精選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1卷滿分作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1卷滿分作文1
莊嚴肅穆的會場,鏗鏘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將時光壓縮了一百年,讓距離騰挪了幾萬里。五四,一個屬于新中國的詞匯,一個屬于中國青年的標識,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擊著,那個埋頭書桌的我,和我的靈魂。
那聲音讓我想起的歷史,浮雕般一一涌現(xiàn)。
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新青年》、外爭主權(quán)內(nèi)除國賊;師夷、體用、洋務(wù)、實業(yè)、德先生和賽先生;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于是,最黑暗處迸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艱辛地誕下了朝氣昂揚的少年中國。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永遠像青年一樣的斗士魯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們皮膚的底層;“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于熟睡中驚起繼而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錢玄同如此吶喊……
五四最大的意義,我想便是打破了我們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對滿目瘡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膽氣和擔當。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百年回首,自請長纓。
于是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放棄優(yōu)厚的國外待遇,學成歸國,獻身于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歲便登上開山島一守就是32年的王繼才,在風浪拍岸中堅守著他的赤子情懷;于是那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的徐本禹,用剛剛畢業(yè)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責任和擔當;于是在殿堂和田壟之間選擇了泥濘的秦玥飛,背負著自己的青春,離開耶魯,在荊棘和貧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夢……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剛開始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美貿(mào)易戰(zhàn)!記得曾有人說,美國如果真要打擊中國,不用長槍大炮,一個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堅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術(shù),此刻正值青春的我們,又該做何想?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的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是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追求權(quán)位與高薪?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是我還小?
亞里士多德曾說,時間碾碎萬物,一切都因時間的力量而衰老,在時間的流逝中被遺忘。一百年了,先驅(qū)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膽氣與擔當呢?
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書桌前的我,抬起頭,那不遠的遠方清晰可見,那巨人的言語久久回蕩:無限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
高考1卷滿分作文2
畢業(yè)前最后一節(jié)課,老師對學生說:“我再看看你們。”
即將說再見,老師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長,可老師能陪伴學生走過的,終究只有一段路。這段路是艱辛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都是這條路上必經(jīng)。老師要對學生們傾囊相授,讓學生從不知到知之;要對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對學生倍加關(guān)懷,讓學生感覺到他們不僅在獲得知識,尋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師的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圖中的老師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師也莫不如此。也因著這一顆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們”的那份不舍。
當然,除了不舍,還有希冀。
正如圖中老師對學生說的`那句:“你們再看看書。”
對于老師而言,即將揮手作別的是學生。老師希望學生再看看書,字短情長:再看看書,學生們才能更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更好地應(yīng)對考試,更穩(wěn)健地走好未來的路。
師生一回,學生們終究要遠行,老師能給他們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場充滿愛的目送。
這樣充滿愛的目送,我一定是擁有過的,可惜的是,在我擁有的時候不曾有太強烈的感受,直到畢業(yè)多年,才在回憶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學畢業(yè)后回東北故鄉(xiāng)探親的時候,小學班主任遠遠看見我并喊我名字,說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說這些話的時候,班主任老師眼里滿是真摯。
那之后我在反問自己,如果是我遠遠看到老師的背影,我認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在多年之后托人打聽我的手機號碼,同我聯(lián)系,只是想知道我過得怎么樣,她說她會為我驕傲,而我呢?接到語文老師電話那一刻,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對老師也有一樣的牽掛?上述種種,應(yīng)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保蠋煂ξ覀兡欠輴,那份不舍與希冀,總是在分別之后,才被感知。
老師們知道的,是分別時,他們對學生們那一場愛的目送。
老師們不知道的,是分別后,他們也正在或終將成為學生們心中一道愛的風景,隨著時光永恒。
今天,因這圖中這一場愛的目送,也讓我想對曾經(jīng)教過我的老師說一句:“請讓我再看看書,也請讓我再看看您!”
高考1卷滿分作文3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諳生活的玩味。單看“韌”字的構(gòu)成,便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折磨與難以掙脫之感。或許與“韌”字相關(guān)的,都是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無論與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實現(xiàn),做到盡善盡美。
而韌性,在我看來,有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nèi)涵豐富,提到我們的文明,絕不僅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偉建筑或是遺留下來的璀璨的文藝瑰寶,最值得為人道也的,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勞、善良、奮進,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韌性。我們經(jīng)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騎兵已經(jīng)問鼎中原,對漢文化進行“蠶食”時,那些漢文化的捍衛(wèi)者們,是忍耐著多大的痛苦與不甘,但為了文化的傳承而忍辱負重,是中華民族的堅持,使得我們的文化沒有被侵蝕、被毀滅;我更是為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之時,即便已經(jīng)瀕臨絕望與崩潰,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復(fù)興中國的精神與毅力所動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國人沒有信仰”為名對我們大肆批駁,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鏗鏘有力地回復(fù)他們——我們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但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心理紐帶,這種文明的指引,就是將我們中華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為文明唯一延續(xù)至今未曾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值得這份殊榮。
幾千載漫漫風雨征程,中華民族逆風前行,在無數(shù)外力以及內(nèi)我的挑戰(zhàn)與威脅中,保持中國人的品格、文化與意志巋然不動——這就是我們的韌性的光輝。
除了歷史滄桑變遷中中國于世界所展現(xiàn)的.堅韌,于中華民族的內(nèi)部性格而言,這份韌性更是在民族發(fā)展中最本質(zhì)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義為抵御外部困難時的不放棄與勇于面對,那韌性較之更為偉大的是對個人所長期堅持的理念的否定與價值觀的重塑。這可能再外在看來是一種對過去的放棄與拋棄,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實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動搖自身以換取更強的生命力以及社會更加積極正向的發(fā)展,這份心,就是我所贊頌的“韌”。我們不能否認,世界是不斷發(fā)展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先于時代而不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或吞沒。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變革家,都是在向已現(xiàn)頹勢卻深入人心的制度與社會生活方式宣戰(zhàn),與他們相對抗的,不僅僅是利益的相關(guān)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陳舊觀念。而現(xiàn)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現(xiàn)了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我們可以改變、甚至可以顛覆,但最本質(zhì)的精髓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統(tǒng)一于中國社會的蓬勃發(fā)展。如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所作,市場化無疑于社會主義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他和他們所有人,愿意承受這份風險。他們相信,這是巨大而改變,但一定不會帶來毀滅。而我們勇毅堅韌的中國人,更是逐漸適應(yīng)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用自己的奮斗,構(gòu)建了更美好的家園——唯有這份韌性,才能如此處變不驚,我們的國家才會走向復(fù)興。
韌性于中國,像是一種與生俱來又后天不斷堅定的信念。正因這種堅韌不屈,我們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燦爛;正是這種柔中帶剛,讓我們的人格完善而強大,得以構(gòu)成更加美好的家園。
高考1卷滿分作文4
青年們,當你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想它也已經(jīng)十八歲了。十八年間,時代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現(xiàn)在的我還不得而知。
但我想,正如五千年風霜未曾磨滅中華民族浸潤在骨子里的精神,時代的變遷也一定會留下永恒的真理。于是,深深的凝望我們這個時代,那真理在我腦海中逐漸清晰:以夢想為伴,與時代同行。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痛苦與歡樂并存的時代,我們的一個夢想,叫做前行。2008年,當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吞噬了無數(shù)的生命,我們默哀生命的消亡,也懂得了在災(zāi)難過后去負重前行。
也就是那一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健兒們的'成績令世界矚目,51枚金牌,43項世界紀錄,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堅毅與剛強。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一個歷經(jīng)磨難但砥礪前行的時代。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國計與民生共舉的時代,我們的一個夢想,叫做發(fā)展。
2013年,天宮一號在太空開啟了首次太空授課,全國的青少年們第一次在電視前領(lǐng)略了太空的神奇。無疑,是中國科技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機會。
同一年,公路村村通工程接近完成,面對自己家門前風沙飛揚的黃土路變成了干干凈凈水泥路,村民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村莊發(fā)展的希望,也深切的體會到了國家的力量。
這也是我們的時代,一個國計民生同步發(fā)展的時代。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過去與未來交織的時代,我們的一個夢想,叫做富強。
在2013年已然開始的“精準扶貧”,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每年脫貧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無數(shù)外國官員前往中國鄉(xiāng)村學習脫貧經(jīng)驗。過去曾積貧積弱的中國,正成為無數(shù)國家脫貧事業(yè)的典范。
2017年,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戰(zhàn)略的推動下,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事業(yè)發(fā)展迅速,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更由此催生了一系列行業(yè)的發(fā)展,未來中國的發(fā)展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這更是我們的時代,一個承前啟后跨向富強的時代。
二百多年前,面對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狄更斯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青年們,你們與我,雖然身處于兩個不同的時代,但我想,它們都是最好的時代。因為,這,是中國的時代。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青年們,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我們的時代已然結(jié)束,你們的時代已然開始,愿你們以夢想為伴,與時代同行,讓中國的時代永不落幕。
高考1卷滿分作文5
運海摶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擊汰,必佇飛云之楫。新世紀的中國在飛速地發(fā)展,少不了中國的脊梁在埋頭苦干。
而我們正是千禧年出生的“世紀寶寶”,2018年恰已成人,同中國在這一新世紀一路前行成長。
在我看來,不管身處哪個時代,青年人都應(yīng)砥礪前行,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同時圓我中國夢。
有夢想是青年人亙古不變的追求。古時就有夸父逐日;上一世紀,周恩來同志慷慨陳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蔽逅倪\動青年們的口號更是喊得響亮:“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陽。”
再到現(xiàn)如今,大大小小的中國夢正在路上,21歲技校生聶鳳在世界職業(yè)技能大賽上獲得美發(fā)項目冠軍,言其夢想即讓中國美發(fā)行業(yè)未來有國際發(fā)言權(quán)……
“青年人要有夢想、有擔當,這樣新中國才會有足夠的青春力量!眽粝氩粌H僅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更應(yīng)與國家掛鉤。
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擁有的夢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們都如同一盞盞明燈在黑暗的路上給人以希望與方向。
倘若沒有積極向上的夢想,那在霧氣朦朧的森林里便更容易誤入歧途,迷失人生方向。當這些大大小小的夢想?yún)R聚在一起,便鑄成了每一個時代的中國夢,鑄成了我們祖祖輩輩共同擁有的中國夢。
有夢,才能追夢。
不可否認,也許明天就如海子的詩所言:“天寒地凍,日短夜長,路遠馬亡!痹谖覀兂砷L的這一路,中國也在成長:汶川地震的同年舉辦了北京奧運會,2013年首次太空授課,2017年互聯(lián)網(wǎng)普遍率超世界平均水平……
觀中國進步之艱難便可知奮斗圓夢實乃不易,故青年更應(yīng)秉持激情與信念。
從有夢到圓夢,擁有激情會讓你更加主動積極地前進與探索,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自信,則讓完成夢想的信念更加堅定,更不會輕易放棄。
18歲盲人青年王子安憑出色的中提琴演奏技藝收到英國皇家伯明翰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讓世界看到他的努力”。誠知道路艱辛而勿忘初心砥礪前行,這才是中國人應(yīng)有的骨氣。
誠然,2035年的一切與現(xiàn)如今大不相同,中國將更加進步,也許我們這一代人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心中的中國夢,但這并不意味著砥礪前行,圓中國夢這一追求會褪色。
那時的世界不僅僅是未來的我們的,更屬于年輕的'你們。
新時代的你們將要有新的夢想和追求,以更加優(yōu)秀的姿態(tài)擁抱更加輝煌的中國夢。
馬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這是我們父輩的努力;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完成將由我們來擔起,你們將會有更大的挑戰(zhàn)。
從祖輩得到的奮斗愛國精神將在我們身上傳承與體現(xiàn),希望也在你們身上保留長存。
魯迅曾說過:“愿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痹改銈儼l(fā)光發(fā)熱,砥礪前行,在新時代圓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