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光盤作文600字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光盤作文6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光盤作文600字 篇1
有一種節(jié)約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勤儉節(jié)約叫光盤。
“光盤”就是吃光自己盤子里的食物。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其實吃光自己盤子里的食物,不但給環(huán)境減少了污染,更體現(xiàn)了我們的勤儉節(jié)約,不浪費食物的傳統(tǒng)美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是倡議書上所說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zhì)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這句話告誡人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樁樁件件來之不易。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的一句詩。這句是告訴我們要節(jié)約糧食,珍惜糧食。告訴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
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光盤行動。我身邊的光盤行動就是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平時就很勤儉節(jié)約。每次吃飯后,盤子里都是干干凈凈的,不留一點剩菜剩飯,這就是所謂的光盤行動。有一次,我問爺爺奶奶,為什么每次我們都把飯吃的干干凈凈的。而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驚訝,他們說:“這是一種節(jié)約,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公益,如果我們減少一點點浪費就能拯救很多人!
全世界饑餓人數(shù)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饑餓死亡的人數(shù)達1000萬,每六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以救活400萬的饑民!
文明就餐,不僅僅是個人良好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美德的塑造,時尚的典范。其實“光盤行動”就在身邊,如果你看尋找就能發(fā)現(xiàn)!讓我們加入“光盤行動”中吧!節(jié)約食物,珍惜食物。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讓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文明社會。
光盤作文600字 篇2
近日,政府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當今社會,餐飲浪費現(xiàn)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鼻趦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更應該傳承好,發(fā)揚好。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我們清照小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就以勤儉節(jié)約為主題。呼吁全校師生“加入光盤行動,拒絕舌尖浪費,”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勤儉節(jié)約美德課。
據(jù)報道,如今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僅我國大學食堂中,每年就倒掉了可養(yǎng)活大約1000萬人一年的食物。
我們是新時代的小學生,從小就要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從我們的家庭做起,從我們的餐桌做起。
我曾經(jīng)做過一次關于外出聚餐食物浪費的小調(diào)查,目的是為了了解大家對食物浪費的看法,提出遏制食物浪費的有效建議。在一個周末,舅姥姥和舅姥爺約我們?nèi)页鋈コ燥,我們五個人點了四個菜,兩個餅,六瓶啤酒,最后有好多菜都剩下了。其中大盤雞剩了一半,風味茄子剩了2/3,餅剩了1/3。剩余太多,造成了浪費。
經(jīng)過分析,我知道造成浪費的原因是
1.小孩兒吃的少;
2.大人喝酒吃不了太多菜;
3.我們點的都是大份,如果換成小份就可以減少浪費了。
所以,用餐我建議大家盡量在家吃,既經(jīng)濟實惠又干凈衛(wèi)生,在家做飯時盡可能的少做一些,不夠可以再做,但如果做多了,就容易造成浪費。在外用餐盡量少點一些或點小份,如果有剩菜,可以打包帶走,盡可能減少浪費。
勤儉節(jié)約,反對浪費,從一日三餐開始,從我做起,從光盤行動開始,我們不僅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宣傳者,勸導身邊的人加入到勤儉節(jié)約的行列。珍惜糧食,拒絕浪費,讓光盤成為習慣,讓節(jié)約成為自然。
光盤作文600字 篇3
昨天,咱們四年級全體同學一起來到了龍?zhí),舉行了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游活動。春游中發(fā)生的趣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數(shù)都數(shù)不清。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場“光盤比拼賽”。
午飯時間一到,野了一上午,早已饑腸轆轆的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子旁,眼巴巴地望著廚房。
剛開始,我們對上的幾道用粗糧做的菜不感興趣,只是隨便夾兩塊,嘗個味道而已。不一會兒,“小道消息傳播員”唐彬瑜同學帶來消息“大步行天下”桌開始“光盤行動”了,已經(jīng)有兩個光盤了!這下子,我們的桌長李瑋霖可火了,她一拍桌子,喊道:“咱們‘東方精英’桌可不能落后,上的.菜,只要你能吃、吃得下,就必須吃!”說完,她端起一碗同學們都不愛吃的涼粉,幾口就吞了。我們桌的吃貨們都被她激起了斗志,你一盤,我一盆,狼吞虎咽,根本沒嘗到食物是什么味道,跟豬八戒吃人參果似的。不一會兒,我們桌上出現(xiàn)了好幾個光盤。
“李大小姐,‘雷鋒榮耀’桌因為有何盛和盛川兩個‘大胃王’,上了九個菜,他們已經(jīng)吃光八盤啦!”唐彬瑜看到個不妙的情況,連忙向李桌長匯報到。
“吃貨們,腮幫子動起來呀!”李瑋霖聽到這個壞消息,連忙動員吃貨們繼續(xù)加油。楊釗同學索性端起那盆雞湯,“咕咚咕咚”幾口就喝了。我搶過那個盆,風卷殘云地吃光了里面的雞肉。其它桌也照葫蘆畫瓢,一盤一盤地往嘴里倒。旁邊有一只流浪狗可樂壞了,因為咱們吃得太快,許多骨頭還沒啃干凈就扔給它了,它津津有味地吃著。不一會兒,它也吃飽了。
最終,我們桌以吃光十二盤的成績獲得這場比拼中的第三名。每個人的肚子幾乎要爆炸了,帶的一大包零食,看都不想看一眼?墒,吃這里泔水的豬,此刻可能正在抗議呢!
光盤作文600字 篇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毕氡卮蠹叶悸犨^這首詩,可又有多少人真正體會過這首詩的含義呢?這首詩告訴人們要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汗水,珍惜糧食,可又有誰照這樣做呢?
珍惜糧食首先要有序地出進食堂,以防把菜碗打翻,我們五、六年級在三、四樓,我們要提前十分鐘去吃飯,要不然全校學生都到一起會很擠,有可能會摔到地上。下到操場上之后要先排隊然后再走進食堂里。
第二點要做到靜音。吃飯就吃飯,不能夠發(fā)出一點聲音。在走的過程中,有人拿著勺子和筷子敲打著碗,這是絕對不行的,因為你發(fā)出噪音影響了別人,還使別人跟著你一起敲碗。進到食堂,有人拿著打飯、菜的大勺子使勁地敲著飯缸,這也是絕對不允許的,還有人在吃飯的時候說話,這些都是不許干的.。
第三點,到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凈盤。所謂凈盤就是要盤子干干凈凈的,一點飯菜也不能有。可能對你來說浪費一點飯菜沒有關系,可當你看到裝滿剩飯剩菜的垃圾桶,你就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嗎?我們要做到不剩飯,不剩菜,打多少,吃多少,吃不了,兜著走。不能浪費每一粒糧食。
第四點要凈桌。我們在吃飯時不能撒一點飯、菜到桌上,撒上去了就撿起來吃掉,隨時隨地保持桌上衛(wèi)生。
第五點要凈地。我們吃飯時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吃,就想方設法撒掉,有人甚至灑在地上,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也是在浪費糧食嗎?
我光盤,我光榮。讓我們一起珍惜糧食,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汗水珍惜每一粒米飯,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光盤”使者吧!
光盤作文600字 篇5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這句話把糧食之重要性寫得淋漓盡致。古語常言“民以食為天”,糧為萬事萬物之基石,乃生命之源泉也。自古至今,國人對糧十分看重。有“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孩童;有“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青年;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老翁。糧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然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缺糧常伴。曾記奶奶為我所講趣事一件,六七十年代,家家最缺的就是糧食,每家每戶定量發(fā)的糧票遠遠不夠,每月還沒過多久糧缸就空空如也。奶奶的'媽媽常常接濟奶奶,那時候的糧票不能郵寄,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魚傳尺素”的影響,奶奶的媽媽居然把層層包裹的糧票塞進魚肚子里,郵寄給我家。每當奶奶拿到浸著魚腥味的糧票,一大家子總是歡呼雀躍,因為,有了糧票,就有糧食吃啦!可以吃飽飯啦!吾嘆息,糧之缺,真是可悲可嘆!
至今日,國家強盛,百姓富裕。然隨之而來,浪費之行處處皆是。曾報道這樣一則數(shù)據(jù):全國之浪費,一年內(nèi)足足數(shù)千億元,與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旗鼓相當。學子也浪費甚多,食堂飯菜剩下三分之一,所剩糧食足以使一千萬人一年不愁吃喝;國內(nèi)還有所謂“大胃王”數(shù)萬名,其初觀不可思議,細看多是賣弄作假,極端浪費糧食。糧之費,真使人觸目驚心是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蔽以诖撕粲酰M型尤氲轿覀冎,珍惜糧食,用餐光盤,為節(jié)約糧食貢獻自己的力量!以糧之節(jié)得糧之盈!
光盤作文600字 篇6
你今天光盤了嗎?
有一種鋪張叫“隨便吃”,有一種浪費叫“吃不完”,有一種節(jié)約倡議叫“光盤行動”。光盤,顧名思義,就是吃光自己盤子里的食物,不留剩菜剩飯。
我們剛一跨過溫飽線,步入幸福生活的邊緣,就開始肆意揮霍。飯桌上靠我們父母和天下千萬父母汗摔八瓣換來的飯菜,就被隨意倒進了泔水桶,勞動的辛勞被踐踏!昂沟魏滔峦痢笔且环N什么滋味?或許城里的孩子感受不到,但是我們,怎么能夠視而不見!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在田間勞作?在我們國家有多少人在挨餓?我們捫心自問,浪費,是否為過?什么是苦難?我們都知曉,在西部山區(qū),天使般善良的孩童,為何他們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張課桌,一間教室?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又是愛呢?愛字,說復雜不復雜,說平凡但又那么令人憧憬。愛,它摸不著,看不見,但卻能讓人感受到溫暖。海倫·凱勒曾經(jīng)在她雙目失明的`絕望之際問過她的老師:什么是愛?小小的心靈沒能明白,但她領悟到了:給予別人幸福和快樂便是愛。如今的我們是否也有所感悟:節(jié)約盤中的糧食給予需要的人,也是一種愛。
有一種習慣叫光盤。一粥一飯當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之維艱。
有一種公益叫光盤。少倒一次剩菜剩飯,就可以為貧窮山區(qū)多捐一份心意,讓他們多吃一次飽飯;有一種關愛叫節(jié)約,讓我們省下一粒一顆,讓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多擁有一本書籍。
我們,90后的孩子們,要站起來,大聲向“浪費”說“不”!舌尖上的浪費,90后的我們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