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jié)的由來小學生作文(精選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由來小學生作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1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風俗。但你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樣來的嗎?你又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那么,下面就讓我來說說端午節(jié)的故事吧!
要說端午節(jié),我們就要從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說起。屈原是我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當時深受楚王的信任。后來,楚國逐漸衰落,又受到強大的秦國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艱難,國家有隨時被滅的危險。屈原非常焦慮,不斷向楚王獻計、獻策,希望楚王能夠接納自己建議,實現(xiàn)楚國的強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屈原建議威脅到了一些楚國官員和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排擠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逐漸疏遠屈原,直至到后來將屈原趕出了朝廷。屈原日夜憂國憂民,但是,他的理想確始終無法實現(xiàn),無奈之下,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投進了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的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都很悲痛,他們?yōu)榱吮Wo屈原的尸體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魚蝦的嘴,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掉。
后來,人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活動保留了下了,只是把往江里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俗,那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其實,當時的粽子只是用糯米做成的,后來,人們在里面加入了紅棗、蔗糖等食品,讓粽子變得更加可口。到了現(xiàn)代,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富有,粽子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粽子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美味的食物。但,無論何時,人們吃粽子是都不會忘記屈原。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2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yōu)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里了。終于,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為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為了救屈原,就駕著船,向江里投飯團和肉丸,并向江里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并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并包粽子、喝雄黃酒。
我一定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3
今天是端午節(jié),媽媽讓我從電腦上看端午節(jié)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著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后,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裝著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現(xiàn)在吃的粽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粽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兩千多年來,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jù)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5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著粽子。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爸爸說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書查找。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jīng)常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
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里,三年后因憂郁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說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后來親王占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后悲痛萬分,因不愿做亡國奴而于農歷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里。
后來百姓們?yōu)榱吮H氖w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雞蛋,希望江里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
喔,原來端午節(jié)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6
一提到端午節(jié),人們就想起吃粽子,劃龍舟?墒峭瑢W們你們知道“端午”是什么意思嗎?端午節(jié)的風俗又是怎們來的呢?“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因為唐皇帝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今天,我正在吃粽子。
想起了5.12大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小朋友們,他們是多們的可憐,但我堅信他們一定會重建自己的家園。我在這里要說聲:“祝你們端午節(jié)快樂!”我聽媽媽說端午節(jié)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的大官,因為楚國不采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到苦難,自己又無能為力挽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心中悲憤難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的百姓知道后,竟相劃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喂魚。從此,劃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這個端午節(jié)就在我們吃著粽子,懷戀屈原中結束了......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7
閩南,是福建南部地區(qū)和臺灣。在閩南,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端午節(jié),午時水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飲品呢!
其實午時說白了也就是從中午十一點到中午的十三點,而正午則是十二點。
閩南人非?磸亩宋绻(jié)正午的井水和茶。因為午時水比較看重的是一個“正”字,所以在每年的端午中午,人們總會從四面八方涌向古井,就像大家提前約定好的,那個準時呀!我覺得井水似乎就像一個強力磁鐵一樣吸引著人們來。涌向古井的`人都會提著事先準備好的挑水器具來裝水。他們?yōu)槭裁磿䜩砟兀肯氡啬阋呀?jīng)知道了吧!大家都是來裝水制作午進茶的。
午時茶也是一種保健茶,因為在中午泡飲所以得名為午時茶。午時茶是由中藥配上茶葉所制作的,可以治療疾病并預防疾病,很有效喲!
聽說午時茶是由財多的善心人士在端午節(jié)專門在午時熬午時茶送給過路人喝的,也有一些藥店則是給有交情的顧客免費贈送午時茶,從而招攬顧客。
其實我覺得人們喝午時茶不完全是為了保健,而是想反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傳下去吧!我也要學習他們,助人為樂,把這種精神傳下去。
……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8
在中國人的印象里,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形成的,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這樣說:“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千古傳聞為屈原!睂Υ耍灿袑<页植煌捶ǎ骸捌鋵嵍宋绻(jié)的起源要比屈原早,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民間和典籍中有各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仿效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吳越民族祭祀龍圖騰說、古代越人新年說等,但從學術考究上來說,端午節(jié)應該起源于遠古人們的辟邪觀念!
端午節(jié)在兩千多年的傳承過程中,從名稱、內容到象征意義都發(fā)生過很大變化。在不同的時代端午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端五、重午、重五、端陽、天中節(jié)、浴蘭節(jié)、蒲節(jié)、女兒節(jié)、娃娃節(jié)、五月節(jié)等。到了漢晉之際,人們才把憑吊屈原與端午節(jié)結合起來,賦予了這個節(jié)日更多的文化意義和愛國意義,并給予了競渡和吃粽子等文化習俗豐富的內涵和想象力。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正午才結束。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9
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癩蛤蟆。此月多災多難,甚至生孩子都會夭折,因此必須采取各種方法預防,包括以服藥和宗教手段來避五毒之害。為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jié)要賜扇,小孩穿五毒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貼端午符,沐浴蘭湯等等。天津已婚婦女要帶領小孩到河邊“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丟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受災,俗稱狗咬災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間多自采自用,城里則有人沿街叫賣菖蒲、艾草。后來增加了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可與五毒相克。
其次,端午節(jié)賣五虎花,佩掛護身靈物。這些飾物,又稱香包,有些地區(qū)用雄黃酒在小孩額上畫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還專門縫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讓小孩子穿上護身。此外,還有貼永安符,舉行鐘馗賽會。有關民間防五毒剪紙也有不少,如倒災葫蘆、艾虎菖蒲劍葫蘆、老虎鎮(zhèn)五毒等。
第三,游天壇風俗。這主要流行于舊北京地區(qū)。此外還舉行石榴花會。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全家在吃粽子,看得這么好吃的粽子,我問爸爸:“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卑职终f:“這是一個傳說,你自己上網(wǎng)找找!
吃過飯,我就上網(wǎng)去查,原來是這樣: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援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藍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公元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把查到的傳說說給了爸爸聽,爸爸夸獎我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端午節(jié)的由來小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的由來小學作文02-11
端午節(jié)的由來小學作文01-09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作文(通用28篇)04-26
名字的由來小學作文03-02
名的由來作文04-07
小學生的端午節(jié)作文11-20
端午節(jié)小學生作文11-03